对自己很小气对他人很大方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www.wzqsyl.com/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7月17日凌晨1:10,老党员王继宗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享年90岁。

没有戏班唱戏,没有酒席道场,扬州文化学者、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街坊邻里等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悼念,大家都想送一送这位“不平凡”的老人。

王继宗,党龄长达67年。退休后,他便投身社区志愿服务,每年坚持捐资助学,每天坚持读书看报,每逢国家盛事、地方喜事,都会自掏腰包举办一场展览,带领党员群众感受党的丰功伟绩和国家的繁荣富强。他用行动践行“入党就是为了奉献”,感动了很多人。

一定要办成展览

“父亲临终只字未提家事,心里只挂念着展览。”王继宗的大儿子王荣哽咽地说,当父亲病情加重,到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程度,仍然没有放下办展的念头,每天坚持在病床上收集资料。他很心疼父亲,也劝说过,但父亲的回答是:“一定要办成展览,这是我的初心。”

“抗美援朝回顾展”“扬州地图展”……8年时间,王继宗自费筹办了11场展览。他认为,通过看展览,可以带领大家学习党史,感受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

老人生前好友、扬州市收藏家协会地图分会秘书长史美鹤默默流泪。他说:“半个月前,王老还让我骑三轮车载他到书店补充资料。”

“父亲不在了,展览还得继续办。”王荣说,经过父亲长达一年多的筹备,目前展览的展板、资料、实物已全部就位,“我们已经转交给了扬州市收藏家协会,委托对方来举办这场展览。”

一只人造革拎包用了30多年

在自发前去悼念的人员中,还有一名特殊的“妈妈”。今年50多岁的黄女士(化名),是广陵区汶河街道荷花池社区的居民,也是特困家庭。“王老每年都会捐钱给我们家,帮我的孩子顺利完成了学业。”谈及王继宗,黄女士抹着眼泪,一个劲地道谢。

在王继宗的遗物当中,一只破旧的人造革拎包显得格外醒目。“这只拎包,王老用了30多年,舍不得扔掉,补了又用、坏了又补。”荷花池社区党委书记曹霞说,王继宗对自己很“抠门”,对贫困孩子却很大方。

20多年来,王继宗每年从自己的退休金里拿出多元,帮助一个“希望工程”的孩子以及社区里的困难儿童。“从去年开始,王老更是加大了助困力度,每年都会捐赠1万元善款。”曹霞说,每当她到王继宗家中,都会看到勤俭节约的一幕,袜子破了舍不得换,吃得也很简单,馒头蘸点酱。

生活中,王继宗最舍得花钱的地方莫过于买书和助困,对他而言,买书读书和帮助别人才是最不需要吝啬的事情。

藏书上万册,入选全省首批“书香家庭”

走进王继宗家,“书香气”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一个“微型图书馆”。平方米的房屋近一半用于收藏书籍,4个房间、20个书橱,各类书籍琳琅满目,每一本书都留下了王继宗翻阅的痕迹。

王继宗出生于贫苦家庭,从小没有父亲,全靠母亲做帮佣一手把他拉扯大。无论日子多么艰苦,他总是喜爱阅读。如今他家藏书达1万多册,光荣入选全省首批“书香家庭”。

“每天分时段阅读4-6小时,已经成了父亲的习惯。”王继宗的二儿子俞林说,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便一人居住,有书陪伴,父亲一点也不觉得孤单。疫情防控期间,父亲响应号召,闭门不出,读书读报,充实心灵。在王继宗的书桌上,摆放着一个合订本,两个月时间、多页纸、14万字,写满了读报笔记,内容包含疫情每日动态、抗疫人物故事等。

令王继宗感到欣慰的是,在书香家庭熏陶下,孙子考上博士,成为大学教师,孙女历史学科成绩全校第一,研究生毕业。

家庭聚会必上“党课”

王继宗的两个儿子坐在父亲的书桌前,翻开全家福相册,不禁陷入了回忆。

这本“全家福影集”的封面写有“不忘初心、永记党恩”八个大字,厚度足有七八厘米。自年起,王继宗坚持每年春节与家人拍一张“全家福”、上一节“家庭党课”,这一惯例已经保持了31年。

家庭是国家的组成部分,用王继宗生前的话来说,翻开全家福影集,从3寸黑白照到7寸彩色照、从三口之家到四世同堂、从简陋家居到家电齐全,一点一滴的变化,见证了小家庭的幸福变迁,更加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王荣说,他们家共有10名成年人,其中9人为党员,为了让后代向党看齐,父亲以身作则,每年在拍完全家福后,都会为家人上一节“党课”,通过“榜样力量”,将红色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96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