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程学院三度教师曾宇钧春风化雨育

曾宇钧近照。

“谢谢最最可爱的曾妈妈,陪我们一起成长,包容我们的缺点,教会我们人生的道理。”在湖南工程学院英语班的毕业影集里,有一段专门写给班主任——曾宇钧的话。二十六载的教学生活,没有熄灭曾宇钧心中教育的火焰,反而更坚定了她要“于郁郁葱葱处,做春风化雨人”的信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曾妈妈”的世界,感受她带给孩子们的温暖与关怀。

胸中有爱,她是“有温度”的老师

提及到学生们,曾宇钧的嘴角总会不自觉地上扬:“因为有了这些孩子们,我才能一次次成长。”自年从湖南师大毕业至今,她怀着满腔热忱在湖工已执教26载有余,先后担任了经贸英语班、英语班和英语班三个班的班主任。因出色的工作和“孩子们”的信赖,曾宇钧两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

“感谢曾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照,这一路离不开老师细心呵护。”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英语班的邓云锜在她的获奖心得中写道。年冬天,曾宇钧因意外摔伤导致腰部骨折,医院绝对静养,但作为经验丰富的竞赛指导老师,曾宇钧一直挂念着邓云锜同学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小妞,有什么问题尽管跟我说,我肯定会尽力帮你解决。”曾老师作为强力后盾,总是第一时间为她解决困难。在邓云锜因浅眠担心睡眠不足而影响比赛感到担忧时,她多次协调,只为给学生一个最好的备赛环境,她说只要需要,她可以腾让出自己的房间以保证邓云锜同学的睡眠。即使腰伤严重,医生嘱咐需要绝对卧床静养,为了学生,曾老师仍不顾医生的阻拦,用腰撑在家人的护送下到赛场陪伴她的“小妞”完成比赛,及时处理赛场中出现的问题。在她的支持和指导下,邓云锜不负众望,用全国英语写作比赛一等奖回报了“曾妈妈”的悉心照料。

桃李遍天下的曾宇钧每到一个地方,总有学生风雨无阻地与恩师见上一面,或唠唠家常或怀念过往,无论怎样他们都十分感激曾老师带教的那段时光,感激老师的培育和教诲。课堂上,她是严慈并济、教学有方的曾老师;课堂下,她是和蔼可亲、体贴入微的“曾妈妈”。她一直希望自己的学生们“有温度”,给予身边人以温暖。英语班的龙小明同学对曾老师的温暖深有感受的,所以他把对曾宇钧给予他和他的妻子同学的温暖汇于笔端,写下《师生缘来是一生》一文,发表到母校校报,感恩之心和师生之情跃然纸上。一名优秀的教师总是会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正是曾宇钧温柔强大的力量感化了她许多的学生们,他们有的人扎根党建基层工作,为人民服务;有的人当起了辛勤的园丁,培育祖国的花朵;有的人热心公益,为母校捐赠……受到老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她的学生们都在做着“有温度”的人,尽自己所能,给人温暖,给社会温暖。

从“曾姐姐”到“曾妈妈”,从初站讲台的青涩少女到诲人不倦的人民教师,曾宇钧眼角淡淡的细纹是岁月镌刻下的温柔。即使毕业多年,每每联系到曾老师,同学们还是能从老师那里汲取到像妈妈般的温暖。一次,一位毕业生因在深圳找工作受挫,正值人生的低谷期,一度想放弃。她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她的“曾妈妈”。曾宇钧对她说:“既然选择了远方的风景,就不要畏惧脚下的荆棘!再试试吧孩子,我给你几个师兄师姐的电话,你有困难的话试着联系他们,如果还是有解决不了的困难,随时与我沟通呀。”这番话像一束光照亮着这位学生前行的方向,让她重拾勇气,后来在深圳自主创业成功,回想过往,她总说,感谢曾老师,让我觉得前行的路上一直有她的温暖和帮助!

眼中有光,她是“有深度”的老师

曾宇钧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里,自小便是在良好的家风中成长,家里的第一代老师是曾宇钧的祖父。据地方志记载,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长沙时,曾老师的祖父曾三吾时任明德中学书记员,为了在战争中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提出了“引校入家”的理念。他跟学校建议把老家祖宅涵养堂临时征用为学校教务处,让学生的课业得以继续。这一义举,在当地颇有影响。虽只与祖父见过寥寥数面,但从这时起,曾宇钧的内心便已埋下了教书育人的种子。

每每提及到家中的第二代教师——自己的父亲曾宪亿,曾宇钧的眼睛里总会闪烁着点点泪光。在她的心里,父亲一直是一位不求回报、“忘我”的老师:常常免费给后进生补课;帮助贫困生,替其补交交学费;去辍学学生家里家访,苦劝其返校;时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