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它出自泰戈尔的《飞鸟集》。
我很喜欢这句话。它表达出一种非常乐观和豁达的心理境界。甚至感谢世界想要用“痛吻”这种方式让我们更加积极地成长。
只是事情都有两面性,世界上还是会有人经历了磨难之后,被打击,然后产生怨恨和报复心理。
就像《父母爱情》原著一书中,冒充江德福儿子的江昌义。
卧薪尝胆,却以怨报德
江昌义是这样出场的:
他大约二十岁出头,穿着一身农村自家织的粗布衣裤;高高的个头,有一张同影集里我父亲年轻时一模一样的清癯的国字脸,留着一种剃头刀子剃到头顶时戛然而止的头发,我们笑称“锅盖头”。他站在我小哥身后,像个走错了门的不速之客,脸上被血充得红彤彤汗津津的。他立在那儿,一双方口的很笨拙的布鞋拘谨地行在一起。那种姿势,令他有随时倒下去的危险。
这让第七个孩子也就是江亚宁,瞬间产生了怜悯之情,但她的好心并没有得到江昌义的好报。
当时,江亚宁一家正其乐融融包饺子时,江昌义来了,他有着一张国字型的脸,有父亲家祖传的特有的鼻子模样:高挺的鼻梁上方有那明显的凸突。
当父亲江德福疑惑的问你找谁后,这个农村青年上下嘴唇翕动着,努力了几次也没发出音来,那双忧郁的眼睛突然滚出了大颗大颗的泪珠,他哽咽着,费劲地叫出了一声“爹”。
当江德福突然听到一个不速之客喊他“爹”,震惊地连声音都要嘶哑掉了,再次询问你叫谁?叫谁爹时,农村青年那清癯的国子脸上的泪珠越滚越多,他突然蹲下身子,双手捂住锅盖头又大着声哽咽了句“爹!”
这一串串眼泪加上这个哽咽的回答是多么铿锵有力的回应啊,让一家子瞬间“四分五裂”:安杰撕心裂肺地哭着离家出走,去了娘家,儿女们也各自散去,钻进卧室。
一家子乘兴而来的包饺子时光,不成想就这样不欢而散,变成了丧气的“滚蛋”饺子。母亲安杰离家走了,然而农村青年却住了下来。一住就是一个月。
在这一个月里,老七亲兄妹几人团结一致,故意大声欢声笑语,展现着其乐融融和衣食优越感,一切为了“友好对外”。
这个青年在江德福家很孤单,没人愿意跟他说话。吃饭时,他一般都缩在饭桌的一个角落里,坚决每顿只吃一个馒头或一碗米饭,几乎不用筷子夹菜。
每天洗脸从不在卫生间,在秋冬季节独自一人在院子里的自来水龙头前捧起凉水洗脸。
只有江亚宁实在不忍心,于是悄悄给他找出新毛巾擦脸,还找出一只新牙刷和一管新牙膏,并且热情地把牙膏挤在牙刷上教他刷牙。
但江昌义对江亚宁的热心,并没有好感,反而认为是对他的侮辱。一个人在幼小时种下自卑敏感的种子,长大后依然在生根发芽。所以多年以后,当江昌义飞黄腾达之后,他在高级酒店翘着二郎腿吞云吐雾地爆出了惊天大秘密。
原来,江昌义并不是江德福的孩子,而是江德福大哥与前妻的私生子。可是江昌义的母亲临死前安排他,借用以假乱真的长相去“妖媚惑主”。
因为江德福是老家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大官,她为自己的儿子做了赌注:输了不亏,赢了就赚大了。
江昌义有这种恶意也就算了,还对当时对他照顾的江亚宁回报以同样的侮辱:
“临走,他给了我一个带着一颗好大的钻石的克数很大的金戒指,他扳着我的手教我,应该戴在这个手的这个指头上。那神态,分明就是当年我把牙膏挤在牙刷上再教他刷牙。”
老七像是农夫与蛇中的农夫,好心帮忙最后却伤透了心。同时,江昌义也像极了那条反咬一口的蛇。
恩将仇报何时了?江昌义为何不但不知恩,反而恩将仇报?
原生家庭造就的“恨屋及乌”
江昌义知道自己用卑鄙的手段才换来今天的成就。只是赋予了这个过程充分的理由:“为了这种卑鄙,我想我该付出的差不多都付出了。小妹,你大概已经不记得我在你家过的那一个月了,但我不会忘记,永远不会!”
“你们家我最恨的就是你的母亲了。”
江昌义认为是老七的母亲安杰抢走了原来该属于他母亲的一切。
他认为城市女人看不起农村人,却又会等乡巴佬男人出人头地了,赶紧俘辱抢夺过去。
安杰就是抢走农村优秀男人、掠走农村女人的幸福的城市女人。
江昌义认为没有安杰,她的母亲或许不会被休掉。可是又怀疑可能性很大。
“如果她守了妇道不与我父亲通奸,你父亲回来就不会休掉她吗?你父亲肯把一个裹小脚的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女人带进城市去吗?”
所以他同时又否定了江德福的情感忠贞。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原生家庭带给他的自卑心在作祟。
心理学上认为,你怎样看自己,你就会怎样看别人。
江昌义内心深处瞧不起自己,认为自己卑鄙,所以他也认为所有的人都卑鄙。
他认为对他有恩的江德福有着抛弃糟糠之妻的卑鄙;认为安杰有抢了她母亲的优秀男人的卑鄙;甚至对于曾经真心照顾过他的老七,也怀疑是故意显摆的卑鄙。
心理学上同时也讲到,非常自卑或自责的人,会在挑剔别人或责备别人的时候宣泄掉一些积压的不良情绪。
江昌义面对老七,痛快地控诉了对他们一家子几十年的不满,或许宣泄掉了一部分负面情绪。可是原生家庭给他造就的影响能一下子消失吗?
江昌义的母亲将对江德福的恨还有对安杰的恨都投射到孩子身上,所以江昌义怀恨在心几十年,从一个看起来穿着寒酸、老实木讷的农村青年,到一身名牌衣服、一口纯正普通话的成熟有魅力的男人,华丽地转身,从忍辱负重到出人头地。
只可惜他只为报复,没有报答和一丝丝的感激之情。
可以说一个内心阴暗的人,无论看起来多么功成名就,如果不能让阳光照射进来去自我救赎,他对社会的贡献或许不如一个扶起路边摔倒老人的年轻人更为可赞。
世界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我更喜欢把这句翻译成“世界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
因为这句话我从两个“主体”来理解,一个是“世界”,一个是“我”,有所关联但又互为独立。
虽然“世界”给了我痛苦,但我可以不问“世界”的原因,不问“世界”的出处,所以“我”愿意选择回报“世界”以歌声,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
医院体检,心电图环节医生给做了两遍,认为有很大问题。怀疑冠心病的表现,所以建议我住院进一步检查。
而我去年就是因为突发心脏问题紧急住院的。当时一系列的细致检查之后并没有发现器质性问题,但是住院期间的所见所闻引发了惊恐障碍的心理疾病。
这次体检医生的判断又给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紧张。但是紧张之余我又重新挂了心内方面知名专家的诊号复诊,而后得到了放心的回复:没有大问题。
当得到更具权威的诊断后,我不觉得浪费了金钱和时间,甚至非常感谢体检医生的“误诊”:给了我重新审视自己身体状况和心理求索的机缘。
让我对自己之前身体状况的担忧以及上次急救时心理突然焦虑的变化有一种彻底的理解和释然。
张爱玲也曾说过,“不管生活降予什么于我,我都笑纳接受,无论命运是怎样坎坷,我都不放弃生命。”
生活本来就苦乐参半。如果用积极的“报之以歌”的态度去面对痛苦,那么痛苦对我们的伤害也会降低,甚至还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