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照片的诉说著名军旅摄影家张健昌摄

一本大12开的黑色硬皮书映入眼帘,封面左上方烫金印着不太显眼的11个字:张健昌军旅生活摄影选集。

年8月新华出版社出版这本摄影集时,著名摄影家江志高撰文评价道:“这是一册并不太老的老摄影家的作品集。翻开来,已有恍惚隔世之感。年轻的影友更会匪夷所思:以前照相就是如此吗?是的。摄影是近代科技的产物。它的理念、手段、价值观、审美取向,随着时间科技的发展而变化,日新月异,气象万千。今天看昨天是如此,明天再看今天也是如此。不变的是人的追求,精益求精,德艺双馨。”

张健昌是军队培养的优秀摄影家,从事摄影工作60余年,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边疆海岛,拍摄过无数张照片,在军内外报刊媒体发表了大量作品,参加和举办过各类摄影展,摄影作品多次在全国、全军获大奖,部分优秀作品被军事博物馆收藏。但一生谦虚、低调的他仅从中挑选出张,于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了这本唯一的个人摄影集。

年生于云南省普洱县的张健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东北解放战争、平津战役、解放华中南战役,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摄影员,原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政治部摄影记者、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报社和宣传部摄影记者等职;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学会,曾任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全国第三次文代会代表、全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年,他获得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在迎来海南岛解放70周年前夕,我们在原广州军区第三干休所见到了这位摄影界享有盛名、93岁高龄的军旅摄影家-----张健昌老人。虽是耄耋之年,腰杆不再挺拔,步履有些困难,但他仍精神矍铄,努力挺胸收腹,拒绝身边人员旳搀扶,坚持自已走出房门,我们仿佛看到了他曾经军人的英姿。张健昌老人一生拍摄的好作品太多,难以逐一介绍,在此选择小部分与大家分享。

对海南情有独钟

张健昌一生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看过数不清的绮丽山川、江河湖泊,但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是祖国最南端海南岛的美丽的风光,富饶旳物产和勤劳的人民。他赞不绝口的说道:“我到过许多的地方,但感觉最美的是海南啊!”他多次到海南岛,登上西沙诸岛,看到自己拍摄的老照片时,他浑浊的双眼一下明亮起来,由衷的感叹到:“海南太美了,太美了!我的这本摄影集里关于海南岛的照片最多了。也许这一辈子再也到不了海南,但它是我一辈子也抹不去的记忆。”

岛上最珍贵的礼物----泥土

西沙诸岛上有一个叫中沙的小岛,上面驻扎着部队的官兵。小岛早期的生存条件非常艰苦。战士们常年驻守在这人迹罕至的孤岛上,与大海作伴,以礁石为家,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寂。这里每年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刮6级以上大风,风大时,岛上飞沙走石,海上波涛汹涌,遇上这样的大风,部队补给船无法靠近小岛。守岛战士几个月吃不上甚至半年吃不上新鲜蔬菜是常有的事,只能靠罐头,饼干和接雨水维持一天旳进食。

由于长期吃不上新鲜蔬菜,大部分守岛官兵体内缺少维生素,患上口角炎,舌炎,严重的甚至出现红斑,丘疹等病症,被守岛官兵戏称为“守岛症”。当时的中沙小岛连土都没有,更不要谈青菜啦!怎么办?只有发扬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没有土,就靠人工携带上岛。于是,战士探亲、干部探家、家属来队、有人上岛,每个人都会带上一份特殊的礼物----泥土。几年下来,这里汇集了白山黑水的黑土,塞北高原的黄土,江南梦里水乡的沃土。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这个荒芜之岛上开辟了一片蔬菜地,吃上了自己种植的蔬菜。张健昌听说了小岛官兵自力更生的故事后,年从广州出发乘船再换乘小木船来到中沙小岛上拍摄了《沙滩小菜园》,照片见诸《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军内外报刊后引起热烈反响,引发了全国人民对南沙群岛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