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FilmNeverDie的yc有一次和我说,她过去背着相机走在街上,看到路畔衣衫褴褛的乞讨者手里拿着鲜花,这种张力能让她毫不犹豫地举起相机,但是这些年越来越难碰到这种感动了。
这似乎是每个胶片摄影者都会经历的,所谓的瓶颈期也好,摄影的困乏也罢,我也正在经历的这个时期——不知道拍什么好了——一方面是想保持产出,另一方面是不想纯粹为了出片而妥协。
这种矛盾确实导致了出片的困难,结果从当时在墨尔本每周都能拍一卷到现在一个月可能都出不了一卷的状态。我会归结为对生活的新鲜感的缺失,而从摄影的角度讲,这种缺失要么通过更换器材,要么更换拍摄场景来解决。
|胶片影集Vol.41颍川旧家
许久没有离开广州,这次春节回到一座阔别已久的小城。潮州于我的回忆并不是牌坊街、广济桥、开元寺、韩文公祠——这些当然远近闻名,但是离我的生活都太远了,它们充其量是作为“打卡点”存在的。
我对潮州的记忆,是厦寺村迷宫般遮天蔽日的村里小巷,是村口的高压电线,是南春中学对面新鲜滚烫的加入沙茶酱的牛肉粿条,是骑着摩托在滨江长廊飞驰时风吹过脸颊的快意,是过年时各家自制的红桃粿……虽然从小在广州长大,但是偶尔回去潮州,这座城市留给我的味道,热闹,惬意,一直埋藏在记忆的深处。
虽然这是《胶片影集》的vol.41,但事实上这是我拍摄的第53卷了,有一些卷拍了废片,有一些不方便发出来,但总之是已经过半百了,离我拍卷的目标又近了一点。这卷分两部分:广州生活的情绪,回归潮州的记忆。
|写在最后
这次回潮州,最大的感受或许是:“蓦然回首,魂牵梦萦”。感觉这座小城很多东西都在慢慢变化:路旁多了很多树,韩江两岸步道修缮一新,还有洋气的新商场——外滩·新天地准备开业……但是这种变化太慢,哪怕相隔多年,也不会有陌生感,它还是原来的那种样子。
变化最大的可能是牌坊街,我甚至觉得牌坊街已经成为潮州“永庆坊”,打造成了一处景点,以至于春节过去逛竟听到各地方言混杂——原来全是游客。新起的几座纪念馆也颇有意思,确实有花心思在做文化的传承。
最后值得一提的还是潮州的美食,每次回去除了见亲戚,可能就是为食了。我觉得以后有必要写一篇关于潮汕美食的文章,有时间还想拍拍纪录片。这次回去吃的牛肉火锅、各种粿、肠粉……意犹未尽。最惊人的是宵夜的丰盛程度一如一道正餐,在潮州一天6顿饭不是神话,以至于到最后吃撑而归,休整了一天才恢复。
CherishSam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