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人阮义忠,身心在同一处人才有归属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www.zherpaint.com/ylbj/zqys/m/1627.html

望着书桌前平铺的十几本书,阮义忠内心略显自

为什么不呢?因为,这些书基本上是三十五年前已经出版,有些至今仍在再版。经过几十年的考验,阮义忠的作品没有被淹没,就已经证明它的价值所在。

他的愿望是:希望自己的影相记录能够经过更多的三十年,成为经典留存。

阮义忠,年生于台湾宜兰县头城镇,当代著名摄影家,是少数被选入美国权威的《当代摄影家》一书的华人摄影家之一。曾创办《摄影家》杂志,著有《当代摄影大师》《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行·影不离:阮义忠的旅行手札》等作品。

▲《人与土地》系列,屏东旭海,

▲碧侯村的浓烟

▲阮义忠摄影作品《人与土地》系列

▲阮义忠摄影作品《人与土地》系列

▲阮义忠摄影作品《失落的优雅》系列

▲阮义忠摄影作品《失落的优雅》系列

▲《失落的优雅》系列,天池,南横公路,

▲阮义忠摄影作品《失落的优雅》系列

如今,68岁的阮老年近古稀,但精神依旧矍铄。

他仍在自己摄影工作室内传道受业,许多大陆年轻人受他的影响,学习如何用艺术之眼去记录中国。工作室中,画册、唱片占据书架。阮义忠说,万不得已时,书还要让位于唱片。

他对艺术感觉的敏锐与自信,巨细靡遗地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细部。当然这不是一种严酷的取舍,只是一种生活情趣。

▲阮义忠摄影工作坊

阮老往来于各城市之间,开办课程、讲座。这位并未脱离时代的老人,每天都会不遗余力的用微博记录、宣传与粉丝互动。微博上,他的粉丝已有万之多。

年5月16日,有这样一条记录:“《正方形的鄉愁》簡體字版上市了,再過兩天又要出門了,20日在無錫、22日在蘇州各有一場新書發表會。浙江攝影出版社計畫將我所有的經典攝影集一一出版,工程龐大,不知何時會完成。倒是繁體字版的鐵定會於年7月出齊,十本經典攝影集函裝成《台灣民間影像史冊》,請大家拭目以待。”

▲阮义忠摄影作品《正方形的乡愁》系列

▲《正方形的乡愁》系列,宜兰四季,

▲阮义忠摄影作品《正方形的乡愁》系列

摄影之前的阮义忠

多年前在宜兰这个地方,阮义忠曾把自己埋在地瓜叶中,深深怨怒过“不幸”的身世。为什么只有父亲继承了田地,自己的童年不得已要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备受折磨。那个叛逆的因不满于自己出生而离家出走的浑小子,永远无法想象,几十年后的自己竟然会让这么多人仰慕。

后来在他的文字里看到,也正是那次出逃让他明白,以自己当时的年纪和能力,一点也挣脱不了被沉重劳动紧紧捆绑的宿命。于是暗下决心,要改变痛恨的身份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拼斗。

从那时起,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后来自嘲说,只有用这种可笑的方式才能逃避无法面对的现实,也才能忍受回家后面对沉重锄头和贫瘠土地的痛苦。

与摄影结缘是在阮义忠接触英文杂志《ECHO》,那是台湾第一本用照片做配图,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刊物,他也因此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台相机。

在那个没有任何旅行指南的年头,阮义忠靠一册《台湾客运价目表》走遍了岛上的各个角落。保守估计他拍下了十余万张照片。40年后,其中最好作品收录在《人与土地》、《四季》、《正方形的乡愁》、《失落的优雅》等10余本摄影集中。

▲阮义忠摄影作品《四季》系列

▲阮义忠摄影作品《四季》系列

▲信徒

“年我偶然听到了一首亚美尼亚的圣咏,那仿佛那是一个人在最绝望的时候发出来的祈祷。就是为了这首歌,我发愿一定要想方设法进入亚美尼亚,看看是什么样的人,才能从喉咙发出这样的声音。”

十八年后,阮义忠以七天的行程,用快门定格在亚美尼亚的瞬间,整理成册,有了旅行摄影集《想念·亚美尼亚》。

“每一次旅行都是离家和还乡的过程,但是到那里的第一天,我就觉得自己上辈子是亚美尼亚人,好像那里的人、事、物,都和我的生命有莫大的关系。离开那里18年了,我还没有实现我的愿望,再重还亚美尼亚。”

仅有60几张照片的影集,却承载了身在异乡难以言说的感动。

▲阮义忠摄影作品《想念亚美尼亚》系列

▲这家人到底在想什么

▲公交车站没指示牌,三个男人蹲在两条路的交叉口等候,虽没时刻表,但车迟早会来。

▲小男孩在戈夏凡克修道院在神龛前点了根蜡烛,不知道心里许了什么愿。

▲玛特纳达兰(Matenadaran)图书馆的管理员强调,若非马许多茨(MesropMashtots)于五世纪初发明了亚美尼亚文,该国的文学与音乐无从流传。管理员身后即伟人雕像。

阮义忠说:“我不得不认认真真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7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