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影集阿富汗战争中的苏联孩子

最近翻阅与阿富汗战争有关的历史,发现了不少“有趣的意外”。前两篇写的《喀布尔苏联小区》,和《叛逃阿富汗苏联士兵的故事》,都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了战争。今天的这个话题,依然挺特别的。

之前看到的文字、影视资料中,都很少提到阿富汗战争中的儿童,有的也是描述阿富汗当地儿童受到的创伤。在发现了世界各地的俄国战争老兵(以及他们后代)搜集整理的战争回忆时,很多鲜活的个人碎片,让我不由得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这场战争背后的社会总动员。

苏联作为入侵者,怀着征服的心态打仗,怀着引入现代文明的心态搞建设,也怀着殖民的心态在巩固地盘。要想在取得军事胜利后,建立一个稳固的统治,就要构建一批稳固的文官团队和拥护的群众。进行第一代战争移民,就是非常必要的一步棋,其中来此“投奔新生活”的绝大多数,就是随军家属(妻子和子女,以及在阿富汗出生的孩子)。

苏联的这种策略,似乎是想要重新复制18世纪在中亚细亚的“成绩”,但并未成功,反而留下了漫长的伤痛。

大部分在前线作战的士兵并没有带家属,只有一些军官能把自己的家属接到阿富汗来。军队里的文官,外交使节,专家、翻译、顾问等行政团队,以及工程师、技术人员等负责基础建设的团队,都被欢迎携带家属前来(也有可能是命令)。于是,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就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随军后勤团队。

为了稳固后方,让这些人在这里安心打仗搞建设,医院、幼儿园、学校,以及相应的文化娱乐机构。苏联式的软殖民工程,便以这种模式,在喀布尔运转了10年,直到全面撤退。

正在建设中的家属区,基本上都在喀布尔北部,背靠着兴都库什山脉。

苏联特色的少先队夏令营项目绝对少不了。

参观军事基地,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项目。

苏联当局用民航航班,接来了大量的家属。有的来自中亚,到喀布尔,就跟去到几小时飞机行程之之外的另一个城市出差一样。有的来自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也有的来自莫斯科。

东方的异国情调,让不少斯拉夫长相的孩子们,第一次感受到了世界的神奇。但武器、暴力、战争等,也成为了许多孩子成长的日常背景。他们注定将拥有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生道路。

为了展现苏联的民族政策之包容,以及体制的优越性,阿富汗驻军家属还会组织跟当地人的学习交流活动。有的苏联孩子们,会加入到当地学校,学习他们的语言、文化、习俗。将来没准就能成长为一个“苏联殖民地”的高级管理人员。

苏联从当地招募的翻译、顾问,加入到这个驻军大家庭中。从照片上可以看出,许多人应该是乌兹别克裔或者塔吉克裔。有些人在战争结束后,跟随去往了苏联,有些人则失去了联系。

在坦克车和全副武装的士兵的保护下,上学放学,搞大扫除,开运动会联欢会,也是一种相当独特的体验了。

有的随军家属日记里还记录了,年为了庆祝莫斯科奥运会的举办,当地举办“喀布尔奥运会”的景象。背靠强大国家的异域新生活仿佛有着美好的明天,可谁知一切都在悄然中缓缓落幕。

这些私藏的家庭影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生活和真实的微观历史。普通人的悲欢离合,甚至都不会出现在历史的记录里面,他们只能互相寻找,互相留存。阿苏联征服阿富汗的失败,也伴随着巨大联盟的瓦解,很多人失联,也被迫改变了人生。

我是在Artofwar.ru这个网站上看到这些照片的,分享照片的人大多是喀布尔新村号楼曾经的居民,他们有的继续在俄国东欧中亚生活,有的已经移居海外他国。这个网站很有意思,里面收集了各种各样关于俄国人参加的20世纪战争的碎片,全部都是个人视角下的历史。有找寻当年幸存者的,也有一起回忆某次行动的,像是一个老兵论坛,和家属叙旧茶话会。

发生在喀布尔新村号楼的那些故事,没准就是我们的故事。

文字:吴鞑靼

来源:artofwar.ru

手绘苏联国徽透明手机壳吴鞑靼

谢谢您的支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