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周贵人相助张艺谋上了大学张艺谋的作

贵人相助张艺谋上了大学—张艺谋的作业(二)

你好,我是依然,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张艺谋的作业》这要书。

张艺谋到农村插过队,工厂当过工人,他能刷标语,刻钢板,黑板报也不在话下,加上照相的技术,逐渐脱颖而出。那时候的张艺谋,是工厂青年的优秀代表。如果一直这样,对于张艺谋来说,也还不错,可是生活不会这么平静。

年10月,恢复了高考,考生年龄放得很宽。可是对于张艺谋来说,觉得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一是他只上到初二,没上过高中;还有就是自己的出身。

所以他依然每天上班下班,除了厂里派去做的展览、活动之外,所有的剩余时间都在摄影和冲洗照片,忙着自学成材。

到了78年,张艺谋知道自己符合条件,可以上大学,同时大学也是最后一年面向社会招生。这是最后一个机会,他开始蠢蠢欲动,有了紧迫感。

当时工厂想上大学很多,大家都被动员了起来,但又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大学有什么专业,培养什么人才。反正是什么都做,病急乱投医,只要能上大学,什么都行。

张艺谋也是只想上大学,管他什么大学,上了再说。至于北京电影学院,他根本都没听说过,当时他第一个想法,就是通过自己文体特长,上个体育学院,但自己是业余水平,身体条件也不行,估计没戏。第二个想法就是考美院。但美院要考素描,也不行。特长看来发挥不了,张艺谋开始琢磨考西北农学院,因为畜牧专业分数低,容易上。

这时,张艺谋遇上了人生的第一个贵人。

这要说到张艺谋又一人生攻略:亮出闪光点,让贵人高看一眼。贵人之所以愿意帮年轻人,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闪光点,觉得此人将来会有出息、值得帮。

张艺谋是车间的宣传员,有机会参加系统内办得大型展览活动,认识了一帮毕业于美术学院的专家,他就想着跟这帮人厮混,学点东西。

他跟着这些人,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美术作品,知道自己那两把刷子差得太远,他开始对国画、油画、素描,对点线面这些美学常识进行学习。

这段经历对张艺谋影响很深,他说“直到今天,我这半瓶子,其实都不算半瓶子,就一瓶底儿粗浅的美学知识,仍旧发挥着功用。”

张艺谋也有让人高看的地方。一个是他爱学的诚恳态度,一个是他摄影的专长,别人不会。

有一次张艺谋通过各种技术手法,将一盆普普通通的文竹,拍成一幅具有中国画蕴味的摄影作品。这帮美术专家一看,这小子真厉害,从此高看了他一眼。

这帮专家里,有一位叫田钧,毕业于西安美院附中,他本来考上了北电摄影系,由于“文革”,后来没有去成。

张艺谋称田钧是自己的“指路明灯”。在他不知道上什么大学的时候,田钧向他建议,说他拍照拍得非常好,可以考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他还告诉张艺谋,摄影系好考,文化课之外,也就是几个考官拿几幅作品分析一下。

张艺谋趁去北京出差的机会,拿着自己的摄影作品去北电报了名。一般报名的人,也就是附上几张照片,但张艺谋除了附上照片,还附上了照片的底片,以及实际作品在底片上的裁切线。这是为什么呢?

前面说了,张艺谋在构图上下了功夫,内行人一看裁切线,就能看出拍摄者的基本功怎么样。这几张照片一递出去,老师的眼神马上不一样了,有点不敢相信地问:“这是你拍的?”

张艺谋当时已经27岁了,比北电摄影系招生的年龄限制大了5岁,是绝不可能被录取的。

这时“指路明灯”田钧第二次给张艺谋关键的指点。他建议张艺谋给当时文化部长黄镇写封信。文化部长黄镇,毕业于美术专科学校,画家,是个爱才之人。

人有时候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不管不顾,甩出乱拳,也能柳暗花明。

张艺谋熬了一个星期的通宵,在厕所里精心制作了自己的作业,一本摄影作品集,还有一封信。后来在前妻肖华的帮助下,把影集和信送到了黄镇手里。让对方看完大赞。

在各路贵人的一路帮扶下,张艺谋最终如愿以偿,上了电影学院摄影系。

好不容易上大学的张艺谋,一到大学校园,就受了很大的刺激。

北京同学眼界开阔,阅读量大,思维活跃,出口成章,再加上家庭背景。是他这个土豹子没法想象的。

他的同学有赵丹、于蓝、田芳、华君武、陈凯歌和田壮壮,还有才女李少红、彭小莲、胡玫等。如果不是那个时代,张艺谋和他们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从这里能看出来,张艺谋有多自卑。

张艺谋觉得自己年龄这么大,这么落伍,来到这里这么不容易,需要奋起直追。他没有什么高明的主意,全是笨功夫,抄书、照书练、记卡片,这种不聪明的努力,让他变成了一种习惯。

张艺谋揣着卡片看电影,一边看一边摸黑记。光线、影调、构图,觉得什么好记什么,一部电影下来记几十张卡片,回去整理成笔记,时常翻看。四年间观摩的几百部电影,都是这么记下来的。

张艺谋还是有一点自信的,那就是他的摄影技术,对于抄了三年书,拍了四年照片的张艺谋来说,大学摄影课程没有什么挑战。

然而,“四月影会”摧毁了他在摄影上的那一丁点儿自信。

四月影会,是79年4月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的,第一届完全由民间发起的摄影展。

四月影会的作品,把镜头对准了人,对准了社会,对准了生活的细节。抓拍所呈现出那种自然、那种真实、那种震撼,所传递的那种深沉的力量和尖锐的时代性,像一颗子弹击中了张艺谋的胸膛。“原来照片还可以这样拍。”

在四月影会的影响下,张艺谋开始有意识地训练抓拍,开始构思作品,进行创新,拍摄了许多表现社会同代人共鸣,呈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的作品。

他的作品《啊,一代青年!》,也在年的四月影会得到了展出。张艺谋的风格从比较严谨的现实主义,转向了形式化和风格化。

张艺谋的大学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他头上顶着两个雷,一个是出身问题,一个就是入学的问题。

终于入学后没多久,他的大字报就铺天盖地地贴满了校园。大字报不是针对他个人的,而针对不合规录取学生的现象,但提到了他。大字报的炮火很猛,一个星期一批,贴了三四批,不少人都看到了,张艺谋如坐针毡。

他当时没有仇恨,因为知道自己是怎么入学的,再加上出身的问题,他一直很谨慎,什么事都付出百分百努力,不让人家抓住他的一点把柄。

他觉得自己不配待在这所学校。只是想看能不能弄个证,大专的,肄业的,什么都行。老师说,没有这个先例,要讨论一下。

没有文凭就没有工作,心灰意冷的他希望自己能留在电影学院继续学习,于是给学院写了个申请。直到放假,还没有任何消息,整个假期张艺谋度日如年,直到开学,他才隐约觉得自己的问题可能是解决了。

如果电影学院当时同意了张艺谋的请求,给一个大专毕业证,张艺谋毫不犹豫就会回陕西的某个杂志社上班,电影导演张艺谋就不会存在了。

最后,用张艺谋自己话来总结:“我进工厂算特招,进工艺室算借调,上大学是破格,我好像从来都是一个编外的身份,一个不那么理直气壮的角色,除了我的家庭背景之外,这也是我压抑的原因。”

好,今天就到这里,明天,我们继读这本《张艺谋的作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