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藏着多少对年味的期待从纸上读懂故乡与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最好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严粒粒沈听雨何冬健李娇俨

编者按:这是一个特殊的年节,许多人选择了就地过年,但对于年味的期待,对于家乡的怀想,并不会减少。阅读,也许正是一剂乡愁的解药。 

“一路走一路走,才是梦中家园的方向”

海飞70后;家乡:浙江诸暨、上海

许多人认识的海飞是小说家,是编剧。实际上,散文是他写作生涯的起点。《没有方向的河流》集合了海飞创作20多年来的随笔精选,囊括了个人成长史中的追念和守望。

上海和浙江,是文中故事发生最多的两个地方。

“故乡未必一定是你的出生地。在我的认知里,长期生活过的地方是你另一个故乡。”海飞认为,自己有两个家乡。一个是上海,他的知青母亲来自那里。一个是诸暨,他生活了十七年的地方。十七年后,他当兵离开家乡,从此像蒲公英般随风飘荡。

书里,他写在上海龙江路,“低矮的房子和窄窄的弄堂,弄堂里经常被生炉子的烟弄得像天宫一样,让穿过弄堂的人都有一种成仙的感觉”——那是城市风情万种的模样。

他也写在诸暨枫桥农田,“父亲扶犁的样子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头顶苍穹,脚踩大地,腰间系着一根草绳,微躬的身形和腿肚子暴跳的青筋是一种力量的显示”——那是劳动人民的朴素和坚强。

一会儿“天宫”,一会儿“大地”。过着城市和乡村的辗转生活,海飞成了一个矛盾体,“有时候开朗,有时候忧虑,连血型也是AB型”。就好像多动而又喜静的童年,他会支个茅草棚子,“老成”地坐在屋后的竹林里一声不吭地听雨。

近些年,他把这种矛盾心态投射向故乡——一种“近乡情怯”的情感也油然而起。

“成年的日子过得很快。人的记忆大部分都停留在少年。”无疑,海飞怀念那段长长的、在枫桥镇丹桂房村度过的时光。那时,把上海带回来的“大白兔奶糖”在村子里分一分,就能成为“孩子王”;去果园偷水果、去捕鱼、去采茶叶,捡来的废电池和碎玻璃可以换钱;帮村里人在红白事酒席上端端盘子,就能蹭吃蹭喝……

前不久,海飞又一次回到诸暨,看到村庄空置的老房旁边的小屋,那是他心中的百草园。鸟衔来种子,生成了野树,在空置的地基上恣意生长。

“人总是少有敬畏心,在俗世小利中奔忙,明知不可为而必定会为之。”海飞感叹,每次回家都和蜻蜓点水一样,来不及和相熟的亲戚朋友多聊几句。同时他也在反省,“说没空都是借口。大概是在红尘里打滚停不下来了。”

尽管故乡不仅只盛放美好——从14岁起,海飞开始了务农生涯,这样的时间持续了三年。烈日暴晒下的中暑,汗水流过稻叶割开的伤口的疼痛。“第一次挂盐水的时候是16岁。因为劳累过度倒下了,大概就是所谓的虚脱。现在城里人说的愿意下田春种秋收,那是一种体验,而不是一种生活。”

“但人又是永远离不开故乡的。”海飞的父亲五六十岁才移居上海。在城市里,他去家旁边的烂尾楼里圈出一块地种菜,还去隔壁的松江影视城里捡回马粪施肥。后来烂尾楼复工,菜地没了,他直呼可惜。“是不是很像个小说里的人物?他是想要把乡村里的生活搬去上海啊。”

作家则会把家乡的烙印不自觉地烙在小说里。“好几次了,村里人和我说,有外地读者、观众会直接找到丹桂房村,逢人就问‘海飞家在哪里’。”

《热气腾腾的岁月》《有鸟的城市是美丽的》《像祖母一样生活》……光看文章题目,就能感受字里行间的温度。可热爱故乡的他又坚定认为不会再把人生倒着过回去。“坦白说,我更愿意在书房里写作,有茶有酒有空调,累了随时倒地板上睡觉。有人说我辛苦,劝我多休息。只有我知道,这点辛苦远远不及从前务农的一半。”

关于这种来自于农村,有着强大原生基础的立场,从《丹桂房的日子》到《没有方向的河流》的书名的改变中,可以嗅出端倪。“河流没有方向,是顺势而为。我觉得人生也是这样。因为你是真不知道你下一步会在什么地方出现,会去做什么事情,会和什么样的人认识。”

生命的方向除了用肉身脚步丈量,还有一条精神的河流在流淌。如书中《温暖的旅程》一文里写:“我终究没有成为风景,但我始终选择上路。在岔路口,你是选择向左还是选择向右?其实向左向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迈出的每一步我都不后悔,一路走一路走,才是梦中家园的方向。”

对于正在构建“海飞谍战世界”系列小说和影视作品的一名写作者而言,海飞只是个“代号”。有多少异乡人,和他一样,身在天涯,又心怀故乡。

“打开这本书,会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苏七七70后;家乡:福建屏南

年末岁初,本是要整理堆积成山的书籍。苏七七觉得,“借机”冒出来的摄影集《故土屏南》是家乡在牵引。

自打18岁高中毕业离开福建屏南,苏七七去了省城福州、首都北京读大学、读博士,再跟随丈夫移居杭州。几个大城市遍布着她的人生轨迹。可故乡小县的音容相貌从来没有随空间和时间的距离模糊。“打开这本书,会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物件之所以珍贵,是因为有人和人的情感链接。

《故土屏南》是苏七七高中同学周润寄来的作品,里面凝结着和友人失而复得的情谊。“屏南不过十几万人口,县城小到只有两三所小学,一所高中。大家不是同学,就是校友,都不陌生。毕业后,彼此各奔东西,鲜有来往。几年前,因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1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