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工业中国电影的未来环球网

随着国家一波波文化复兴战略的落实,中国电影产业近年来飞速发展,至中国票房复合增长约40%,保守预计至年中国票房将持续攀升至亿。

据调查,年国产电影TOP50中,《美人鱼》《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共有14部影片可以作为特效电影的分析样本,数量占比28%,累计票房.63亿,占国产电影TOP50总票房的48.4%;若加上好莱坞进口特效大片,比例将更趋向2/8定律,即20%的特效电影将占有80%的票房收入。

不可否认,电影科技已经发展成电影工业的基石!特效电影制作需要完整的电影工业体系,在提升影片质量的同时正在逐渐降低成本。然而,国内可提供完整电影工业系统解决方案的公司寥寥无几!

面对世界电影第一梯队的国家:美国和欧洲,我们望尘莫及。已经崛起的第二梯队国家:韩国、日本、印度等,我们也相形见绌。中国电影产业的工业化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时候。未来的中国电影,没有工业化就没有未来!

怀揣中国梦的“电影梦工厂”

“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遥远的星系……”多少影迷醉心于《星球大战》的恢弘场景,但他们想不到电影中逼真的星球、庞大的飞船,是在加州洛杉矶凡奈斯机场附近的仓库里诞生的。《星球大战》除了在文化上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其特效制作团队也是美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年,乔治·卢卡斯在完成《星球大战》剧本后,发现当时电影特效技术无法满足他的想象力,于是“工业光魔”诞生了。起初,“工业光魔”招聘的员工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画家、工程师、技工没什么经验,更别说做过电影了,但兑现卢卡斯的想象力靠的就是这帮涉世未深的毛头小子。

年“工业光魔”完成了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在从传统特效向数字特效过渡的过程中,工业光魔再次引领了潮流。这是人类电影史的一条分水岭,自此之后数字特效成了众多大片的标配。数字特效也开始从大成本科幻片普及到几乎所有题材和类型影片。

怀揣着为中国电影工业破冰的梦想,对标美国“工业光魔”等国际一流电影特效公司,未来新影集团母公司未来新影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年在北京成立。一开始创业就对准了国际一流的大公司,可见未来新影创始团队的雄心壮志。

作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电影专委会副秘书长,未来新影创始人董事长王语堂,对未来新影的定位很清晰:一家提供完整电影工业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即影视工业全产业链企业集团。

自从年以来,工业光魔已为多达多部影片提供了视觉特效制作服务。很多好莱坞电影CG角色的肢体捕捉选用了工业光魔独有的iMoCap系统,演员身体上几乎任何一个地方的运动都可以被精确捕捉到。另外,最新版iMoCap还在演员关节处安置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3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