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雄录上影集团掌门任仲伦上市后,电影

在百余年的中国电影史上,上海曾经占据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作为上海电影业代表的上影集团,就在刚刚过去的8月,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上海电影;股票代码:)在上交所正式鸣锣上市。这也标志着上影集团终于实现了从国企到资本市场的跨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截至9月初,上影集团在A股的价格为45.82元,总市值约为.14亿元。

作为市场化改革程度较高的国有电影集团,上影集团给一些仍处在艰难转型过程中的国有电影企业做出了示范与榜样。回首过去的十多年,上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内心充满了自豪。

深耕产业链:长路漫漫的转型十年

作为上影集团的掌门人,自年走马上任以来,任仲伦始终有一个目标:让这家老牌电影国企,转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完整的现代影业集团。为了这个目标,他本人与上影集团经历了整整十年的艰难转型。

年时的电影行业远远没有今天这样繁荣。相关数据显示,年全国电影的票房加起来还不如一部《盗墓笔记》(上影集团出品和发行的《盗墓笔记》票房已经超过10亿元)。在这样萧条的大环境下,作为国企本就负担沉重的上影自然也难独善其身。作为一家企业,其负债率竟高达70%,银行贷款超过7亿元。从一个满心情怀热爱电影的文人转型为企业家,任仲伦的心里头可谓“五味杂陈,压力山大”。

甫一上任,任仲伦和班子同事就开始思考如何让上影度过这段难关。从大学教师到报社主编,再到上海作家协会主持者,缺少实际经营经验的他迫切需要得到某种借鉴。这时,任仲伦决定向大洋彼岸的电影行业“老大哥”好莱坞取经。

这次美国之行,任仲伦只想解决一个问题——电影究竟应该怎样赚钱?从华纳兄弟、环球、哥伦比亚等几大世界电影巨头那里,任仲伦得到了不少启发。其中最核心的一点,也是对他乃至对上影集团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美国电影业对于产业链建设的重视。

这让当时的任仲伦看到了某种未来发展的趋势,最终让上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始终致力于对电影全产业链的布局与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奠定了上影集团的江湖地位。

说到产业链,任仲伦表示,首先一点就是建设多片种的制片体系。这些年来,上影集团涉足的类型涵盖了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等。而这其中,不少作品都在国内外斩获了重要奖项,包括世界顶级的戛纳、威尼斯电影节等。这本身就是对上影集团实力的展示。在电视剧领域也是如此,仅以央视综合频道(CCTV1)为例,这10年来播出的上影出品的电视剧就有10部,央视电视剧频道(CCTV8)也有9部。

其次,上影集团历经多年的努力,打造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跨区域市场体系,从作为终端的影院再到新兴的互联网售票等,目前上影集团在个城市拥有多家影院。

第三点就是上影集团的技术保障。比如上海电影技术厂,这是国内最早的电影洗印基地,同时拥有多亩地的上影拍摄地,还有跟全球最大的后期制作企业Technicolor公司合资创建的上影特艺。这是上影集团未来发展的技术支撑。

除此之外,上影集团还拥有在上海70多家电视频道中收视率占据第四的东方电影频道,还有自己的电影博物馆、五星级的电影主题酒店。

坚守与变革:学习者的姿态

对于全产业链的坚守,这种姿态与决心让上影集团打上了浓厚的任氏印记。在任仲伦的观念里,做企业必须坚韧不拔。他的解读是,做企业,尤其是文化类企业,必须有执着的匠心。而所谓匠心,就是一种坚守下的专注,不为外界所动。这一点,在上影集团多年来的布局上可见一斑。

首先是对院线终端的坚守。在影院的建设与投资方面,上影集团始终坚持的是高端影院与经济型影院并行、区域重点与全国布局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根据“以上海为基地,以华东为重点,深入长江沿线,占领京粤制高点”的发展思路,在全国主要城市的重要商圈实现企业的合理布局。

另一方面,上影集团也始终积极寻找中小城市的影院投资及经营机会。尤其是当下,不少行业中人为三四线城市“小镇青年”的电影消费能力所惊叹。任仲伦说:“在这方面可以学的经验就是聚焦家庭消费。公司也选择在三四线城市做社区型电影院。它不需要太大,有5~7个厅即可,也不需要太多的工作人员。在坚持放映水平的情况下,坚持集约化、平民化发展路径。”

面对当下纷乱复杂的电影市场,任仲伦的认识异常冷静:“上影绝不能有滥片。”目前上影集团的制片在他看来分为三大类:一是主旋律影片,如《东京审判》等;二是商业大片,如《盗墓笔记》等;三是文艺片,如《三峡好人》等。新的制作力量、新的观众群、新的传播手段、新的艺术思维、新的融资手段不断涌现,任仲伦认为这些是挑战也是机遇。

作为热爱电影的“情怀党”,任仲伦个人偏爱的是类似科波拉的《教父》那样充满力量、直指内心的作品。而作为上影集团的领导者,他既要面对市场,多出高商业价值的电影,也希望坚守品质。他始终有这样的认识,那就是上影集团应该体现自身的文化引领责任,坚持出品“有品质的电影”。

展望十年: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早在刚刚接手的年,任仲伦就颇具前瞻性地提出上影集团“一定要打造国际影响力”。“比如,全国第一家合资影院就是我们建造的,年与美国华纳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永华电影城,曾经连续几年都是全国票房第一。上影也是国内最早引进IMAX商业巨幕的。”对于以往的辉煌,任仲伦如数家珍。

在任仲伦为上影集团所描绘的蓝图里,显然不会只满足于传统的制作与发行业务。他告诉“影视独家”,上影集团的定位就是一家现代化的“影”业集团。在文字时代向影像时代转型的过程中,影像的制作、传播和体验都将成为上影集团的主业,而影片只是重要产品之一。最终任仲伦最希望上影集团能够从单一的老牌国有电影企业,变成具备全产业链能力并在中国电影与影像产业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主力军。

事实上,作为民营院线老大的万达院线在上市之后迅速展开了业务上的多元化战略,试图建立围绕电影延伸的属于自身的“生态系统”。对此,任仲伦认为,上影集团只要围绕一个“影”字做好文章就可以。这里的“影”当然不只是单纯的电影,而是“影像”,它既涵盖了电影、电视剧等在内的传统“影像”产品,也包括微电影、短视频等新兴的影像形态,以及包括新的影像传播手段。

影像体验也是上影集团着力打造的新的增长点。目前上影集团已经拥有自己的电影博物馆,这也是世界最大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是纪念中国电影诞生周年的标志性建筑,是展示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博览电影科技、传播电影文化和进行学术交流研究的艺术殿堂。

此外,上影集团还有自己的片场——上海车墩影视基地。该基地目前正在进行新的规划,规划的核心就是建设数字时代的影像拍摄、制作和体验基地。上影集团已经与一些国际最强势电影公司签定了合作协议,研发基于人的沉浸式VR体验的影像产品,不一而足。

根深才能叶茂。上影集团的历史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上影集团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势头。面对当下的机遇与挑战,任仲伦表示上影集团要做中国电影产业的“主力军”和“万岁军”。“上影是一家有理想的企业,对于公众来说,它将是一家有想象力的企业。企业的理想是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公众的期待是公司的投资价值和价值的有效实现。我们为此担当起这种使命,并且发奋图强。”

一、进入“鹰雄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