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专业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撰文
黑明
■摄影
时新德
年9月,《时新德在行走》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是中国重要的个案研究者、新华社领衔编辑陈小波主编的《中国摄影家研究丛书》中的一本。本书遴选摄影家时新德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拍摄的多幅照片,这些影像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乡村生活及城市生活。书中收录了作者时新德的口述,以及杨浪、胡武功、潘科、黑明等数位重要文化学者、评论家的文字,通过一个摄影师个人的历史,折射中国发展的历史和摄影发展的历史。
——编者按
以下为《时新德在行走》书中节选
喝酒聊天比摄影更加开心快乐!
黑明
八十年代初期,我在石油系统的宣传部工作,经常能在中国几家最为重要的报刊看到时新德的照片,他的大部分照片都是对武警部队的报道。那时,我们办公室有个摄影干事叫赵延春,是我很好的朋友,平时他有剪报的习惯,在各种报刊剪贴了时新德的不少照片,而且总在感叹时新德的照片有新意。
前几年,我和时新德去延安拍照片的时候,还特意引荐他俩相识,赵延春依然保存着当年的剪报,时新德翻看自己的照片,感动得热泪盈眶,随后他俩喝得烂醉,抱在一起痛哭流涕,悲喜交加,相见恨晚。
我和时新德一样都是陕西人,只是他出自关中,我来自陕北。不过回到陕西,他比我更接地气,因为他有过一段农村生活的经历,为他记录乡亲生活景象和对镜头前的瞬间预测,比我更加灵敏和准确。
记得有一年我们去陕北榆林的清涧拍摄,他最先走进一个很有特色的大户人家,当我随后进院正在想着怎么去拍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更换新的储存卡,在我看来,他的每次拍摄都像他平时喝酒一样,总是如此之快。那次短短几天的时间,他竟然拍摄了数百G的照片,而且还用手机记事本记录了很多被摄对象的生活经历。
回到北京整理照片的时候,因为年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在榆林的白福山和白外生的故事,我先后几次打电话向他索求资料,他每次都是第一时间不吝相助。
还有去年秋季的一天晚上,我刚刚躺在黄河边的一盘土炕上歇息,突然接到时新德的电话,他问我在不在北京,叫我过去喝酒,我说我在黄河边拍照片呢,他说哪儿的黄河边,我说陕西和山西的交界处,他说你给我发个定位,我明天去找你,我说这儿离北京多公里,太远、太偏僻、不好找、你别来了!他说你别管,赶紧给我发个定位!挂断电话我立刻给他发了定位,他除了回复OK!再无音信。第二天下午五六点钟,一辆崭新的白色丰田越野车停在我住的院子门前,时新德果然来了,此刻我对他的速度惊讶不已,同时也在感叹怎能找到这个手机信号时有时无的深山老沟,他却轻描淡写地说道,河北、山西、陕西都是一路高速,公里也没觉得有多远,要不是导航导错,我早就到了!
等他把车停稳后,我们走进院子。他问我这是谁的家,我说是房子的家,他说房子是谁,我说是我多年的朋友,也是这几孔窑洞的主人。
当他跟着我们走进房子居住的那孔窑洞,瞬间颠覆了他对窑洞的认知和想象,因为对于这孔不知住了多少年的老窑,地面竟然铺着雅致的瓷砖,而且地上既没有堆放红薯、土豆、南瓜,也闻不到酸菜、猪食、尿盆的味道。环顾四周,窑里陈列着整齐的书柜、书桌和电脑,以及一尘不染的土炕。
此刻,我能明显地感受到,时新德进了窑洞之后,总是四处张望,很是好奇。房子住的窑洞确实充满了书香味儿和世界文化气息,包括他那排很长的书柜和上下几层,都让《巴尔扎克》《卡夫卡》《梵高》《陶渊明》《苏东坡》等人搞得拥挤不堪,书桌上也摞着《瓦尔登湖》《醒来的森林》《寂静的春天》《种子的故事》《忏悔录》等许多传世之作,土炕上堆着的《乡土中国》《一个人的村庄》《心灵史》《最后一个匈奴》《平凡的世界》和不少中国经典,都让时新德感慨万千。
时新德在窑洞里走来走去打量了半天,又小声问我,房子究竟是干嘛的?我开玩笑说,他是村里的流浪汉。他说这家伙肯定不是一般的流浪汉!
其实,房子并非什么流浪汉,在我看来他是一位很优秀的艺术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他出生在伏羲先祖曾经来过的这个古村寨,房子只是他发表作品用的笔名,真实姓名叫房海峰。房子不仅是陕西省作家协会的会员,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很多年前他就出版过散文集、诗歌集、摄影集,尤其他那本《最后的黄土高原》,在北京出版虽然印数不少,但早就脱销,再想得到,那可真是洛阳纸贵。
近年来,他还在《美国读者文摘》《中国国家地理》《中国青年报》《散文选刊》《中国文化报》《摄影世界》《人民摄影》《中国摄影》等国内外数十种报刊发表过作品。我喜欢房子的文字,尤其是描写陕北的。到目前为止,我通过书报杂志和“房子小院”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6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