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投了2000万,火了内蒙古电影

《长津湖》内蒙古电影集团投资了万,《中国机长》《中国医生》等电影作品,投资方都有内蒙古电影集团的身影。影视产业的发展,折射出了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勃勃生机,红火的是内蒙古的文化产业和内蒙古人的精气神……

近日,《长津湖》原班人马倾力打造的续集《长津湖之水门桥》正式定档虎年大年初一。

许多人还记得年电影《长津湖》上映时,内蒙古某院线给观影群众发土豆的新闻,但是也有人忽略了这部超过57亿的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新任票房冠军,总观影人次高达1.24亿的《长津湖》,内蒙古电影集团投资了万元,与博纳影业集团一样,是联合出品方之一。

甚至于,近年来大卖的《中国机长》《中国医生》《我和我的父辈》等电影作品,投资方都有内蒙古电影集团的身影。截至年12月2日,《长津湖》内蒙古票房达到.8万元,《我和我的父辈》内蒙古票房达到.8万元。

活跃的不仅仅是内蒙古的电影,更加活跃的还有内蒙古的影迷。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年,内蒙古自治区电影票房达6.21亿,人均25.84元,其中首府呼和浩特以1.92亿的电影票房占据12盟市榜首,占全省总票房的30.92%,除此之外,票房排名前五的还有包头、乌海、鄂尔多斯以及阿拉善盟。

透过影视产业的发展,也折射出了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勃勃生机。

-年,内蒙古文化产业增加值虽然保持了年均13%以上的增速。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亿元,比年增长1.1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23%,比年提高了0.63个百分点。

目前,全区共有文艺演出、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文化娱乐、网络动漫、文化旅游、艺术品业以及电影发行放映等文化市场主体1万多家。一批具有示范和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园区拔地而起,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游客如潮。国际草原文化节、昭君文化节、国际那达慕、胡杨节等文化展会已经成为全国知名会展品牌。

内蒙古正在形成以演艺、工艺美术、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娱乐、文化会展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体系,“内蒙古味道”“内蒙古音乐”“内蒙古影视”与“内蒙古旅游”融合发展。

在首府呼和浩特,位于城市中心的新华广场地铁网红街在带动商业发展的同时,也迅速成为草原天堂的文化地标,成为诸多市民的打卡地。在城南,呼和浩特独有的文化名片工程——文化会客厅“青城之眼”竣工在即。

作为内蒙古首家以资产为纽带的大型经营性文化产业集团,内蒙新华也搭上了“文化+资本”发展模式的快车,成为内蒙古文化产业上市第一股,实现了投资界与文化产业界的融会贯通。

年的春节档,内蒙古全区电影总票房达到1.07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如今,距离年春节档只剩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带有内蒙古烙印的《长津湖之水门桥》也将成为内蒙古人的文化年夜饭。

《长津湖之水门桥》火,是肯定的。而一样红火的将是内蒙古的文化产业和内蒙古人的精气神……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抄袭搬运必定追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67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