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转拍剧集王长田呼吁分线发行,上影节

今天上午,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开幕论坛在沪举行,傅若清、王健儿、王长田、于冬等中国电影行业领军人物聚在一起,以“光影连接世界与中国”为主题,展开分享和交流。三年疫情过后,中国电影市场已表现出新的风貌与活力,中国故事正在受到更多中国观众的喜爱。有数据表明,从到年,国产片的市场份额一直保持着较高比重。对此,中影集团董事长傅若清从观众和进口片两个角度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成因。“从中国电影产业化起步到现在,主流观众长大了大概20岁,再加上新观众的进入,他们对电影共情、共鸣上的需求更大,因此本土化故事更受欢迎。另一方面,海外影片,特别是好莱坞电影走向系列化,一直在延续原来的故事结构、人物和特效,没有太大变化和提升。而国产片在情感上有更大共鸣,技术和导演创作能力手法都在不断提升,所以得到了观众的积极回响。”对于主流观众年龄的增长,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深有感触。他笑言,现在看电影的消费主力群体多为中年人,他们更看重影片讲故事的水平。“《无名》(今年春节档上映的博纳影业出品电影)午夜场票房卖得特别好!为什么是午夜场?就是等老人、小孩都睡了,两口子出去看电影。”国产片市场份额提高的同时,电影类型结构也在发生转变。光线传媒集团董事长王长田观察到,近几年主流大片、动画电影的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光线影业曾凭借《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深海》等一批动画电影在这一领域取得耀眼成绩。王长田透露,目前他们集结了20多家公司一起做动画,希望每年能有三部动画电影上映,其中就包括明年可能上映的《哪吒2》《小倩》,还有中国神话宇宙系列作品。“我们现在已经规划的影片大概有二三十部,希望未来动画片在中国电影票房中能稳定地达到15%到20%左右。”近些年中国电影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疫情之后,中国电影到了再出发的关健时刻。只要有好作品,观众就会在,已成为从业者的共识。针对如何做好内容生产,各位电影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期待。王长田直言,他期望看到在有关部门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制定出一套向内容方倾斜的政策,包括调整票房分账比例、对内容产业给予税收优惠和电影专资使用的倾斜。“电影市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内容好不好。之所以不好,就是因为很多政策并不是优惠于内容制作,还是沿用过去的思路在做利益分配。如果不向内容方倾斜,产出会越来越差。”王长田还强烈呼吁尽快实现分线发行。“正常年景下我们一年有八九百部影片拿到发行放映许可证,但是能上映的大概只有四五百部。很多中小影片都是影院‘一日游’,拿不到排片,就是我们大一统的放映方式出了问题。分线放映说了好些年,操作起来也并不难,为什么不做呢?我觉得今年我们就可以做起来,也许年底就会成为现实。到时候观众选择空间大大提升,影院的上座率增长,探索性、艺术性的影片获得空间。”今年《狂飙》《漫长的季节》等现象级剧集热播,其背后平台方获利颇丰,这让于冬看到了精品剧集的巨大潜力。他透露博纳影业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比如刘伟强正在拍摄的聚集《上甘岭》,就是电影感极强的剧本。面对剧集的冲击,国产电影不能像好莱坞那样拍续集、拼特效,而是要“拍人文、拍故事、拍人物”,以此来推动内容生产。上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则特别提出要做好大IP开发。首先要有生产创作大IP的能力,同时也要有持续规划和运营的能力,把大IP的长尾效应做出来。上影集团有大量经典动画IP,这些年也一直努力开发,AI时代的到来让他看到了一个风口。“我们把葫芦娃做成数字人天团,让他们和真人街舞团斗舞。”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60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