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爸爸怎样用心感知孩子的世界

北京哪家医院是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我和孩子都在不焦虑的状态下相处,我们都会对彼此的精神世界特别敏感,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用词都能够感知到对方的真善美的一面。

今天晚上跟孩子在一起的感觉真好,其实确切地说应该是今天晚上我不焦虑,我想利用一点时间,把今天晚上的几件特别小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将感知到东西作下延伸。

如果想跟孩子沟通,必须要跟孩子在精神世界链结,要让孩子感受到爱,感受到共情的一面,比如晚上我让孩子坐在我的腿上,让她依偎在我怀里,一起看手机里我给她制作的成长影集,从出生时候的照片一直看到现在…一边看着,一边温柔问她有没有记得照片上的每一个故事,我问她答,我们彼此用情感在沟通着,即便看完了,我仍旧面对面看着孩子,温柔地并轻轻地跟她讲:“宝宝,你从小到大的照片爸爸都留着呢,你放心,爸爸要永远保存起来。”孩子看着我,甜蜜的笑着,我想她此刻心理一定美极了!在整个沟通过程中,我们借助着影集,逐渐蔓延出一种共有的情绪气场,在这种气场之下,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有了这次的爱的共情,孩子会变得非常顺从,不管是洗漱还是睡觉前的整理,她都比往常要有效率有秩序,所以“顺从”是建立在情感共情的基础上的,彼此情感共情越深入,双方越能够理解和包容彼此,这在成人世界中同样适用,这种顺从和父母用权威强制孩子“听话”是有根本区别的,这种所谓的“听话”是孩子迫于压力而不得不顺从的结果,这容易让孩子对于父母的“教导”产生逆反排斥的心理,个性不强的孩子经常在这种环境里压抑着内在,还容易变得过于听话,没有主见。

等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孩子甜蜜地在我怀里不知不觉来了一句:“”爸爸,我听你的话”一开始我没有反应过来,也可能是我着急让孩子睡觉,内在的那种焦虑感正在占据我的全部。我不加思索的来了一句:“宝贝,你不用什么都听爸爸的,你也要有自己的想法”这种所谓的老一套的“教孩子”理论又鬼使神差的出来了,这种来自父辈带给我的潜意识基因时不时的会在我情绪不稳定时来回游荡着,其实说这个话的本意是我想让孩子不要过于听从别人,任何人都有不对的地方,谁都不是权威,要有一个善于发现的头脑和心灵。但是我忘记了,其实此时的孩子心里是满满的爱,她只不过是通过这种语言来表达她的内在情感,也或许是她觉地“听话”就是父母评判自己的一种最直接的标志,一种获取认同感的标志,所以她当下的情绪就是想寻求一种父母的认同感,或者是单纯的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如果换成现在我会这样给她讲:“爸爸也觉得今天晚上跟你在一起玩的非常开心,爸爸爱你!”就这样简单直接地去告诉她我内心真实的感受即可,不用拐弯抹角,因为孩子要的就是这个,我觉得这样表述,她幸福感会油然而生,会更满足一些,讲一些大道理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她在正在开辟一条共情之河的时候,我们却给她来了一条分支,如果经常给她开凿分支,那共情之河就会干涸,不在流动或者流动非常缓慢。

我们一起读完绘本后,我把灯给关了,把孩子搂在怀里,这个过程也是温馨的,孩子一直在爱的包裹之下,她又说到:“爸爸,我觉得现在不想爸爸,心里不想爸爸,但是又想爸爸…”这段话孩子重复了好多次,因为她还不知道怎么表达,没有表述的太清楚,听到这话后,我觉得有点奇怪:今天晚上不是一直挺好的吗?为什么这样说呢?一开始我以为是孩子说的是人的心脏不会想东西,她说的是她这个人想我,跟心脏没有关联,我也是这样给孩子说的,孩子听了后,还是不太满足,仍旧重复着,试着用更准确地词语表达,我一阵揣摩,最后终于顿悟:“妮儿,你是不是想说因为现在爸爸在你身边,你不觉得想爸爸,但是你觉得心里是爱爸爸的?”孩子听了之后,满脸的甜蜜感,满足地说:“嗯,对的…”我顿时感觉自己的情商很高的样子…

孩子想在这个美好的氛围之下,向我表达内心感受,同时有了新的发现,她对“想”这个字表达的意思还没有那样的清晰,感觉到了单纯用“想”这个字不能正确地表述出自己内在的情感。后来我反思了一下,给孩子在这个“字”上造成混沌的人是我,因为我平时经常在孩子睡觉之前给她说“我想你了”“你想我不”之类的话,我的本意是让孩子感觉到我心里爱她,但是我没有想到我的词并不准确,应该用爱更为准确,儿童在感觉上次成人要敏感的多,她所感受到的是爸爸在爱她,并不是在想她,而我一直在表述“想”我心口上的不一致性,被孩子捕捉到了,她意识到了,但是我经常这样给她讲,把她弄的有点混沌了,所以她即使知道“爱”和“想”的区别,也因为感觉上的混沌,语言不能完全表述清楚。不过这也说明孩子的觉察能力没有被破坏,心智还没有被搞乱,如果心智乱了,一切都会变为接受,变得只相信权威而不相信真实,儿童的感觉如此敏感,这要求父母的言行必须要真实和一致,感觉是认知的基础,对事物的感觉错了,相应的情绪也就错了,紧接着心理发生错乱,最后得到了一个不正确的认知。认知错误就会头脑不清晰,没有秩序感,在人群中就会格格不入,自己也会很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就停留在了其中一个环节,而潜意识会影响我们一生!

对了,今晚还有一个事情也在印证着孩子在感觉上的敏感度,孩子跟我聊幼儿园的事情,我为了让她跟我产生共鸣,我对她讲:“你不想去幼儿园,其实爸爸小的时候也不想去,幼儿园总是那么没有自由”其实类似的话我也讲过很多次。孩子这次的回答却是:“爸爸,你是不是在骗我呢?”

实际上,我真的是在骗她,我根本没有上过幼儿园,我想不明白,她怎么这都能能感觉的到,一切源于我的不真实!千万不能对孩子表露不真实的一面,因为孩子远比我们要“精明”的多,为什么说孩子是“精神贵族”为什么说孩子爱我们比我们爱孩子还要真实还要纯粹,是因为孩子是心灵天使,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系统是随之弱化的,因为成人面对的是快节奏高压力社会,成人需要用眼睛和头脑迅速装下众多来不及整理的认知,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但是太多认知没有被感觉系统所检验,就会变得像一具躯壳找不到灵魂一般没有温度,而心灵就像一个找不到躯体的灵魂一样到处游荡。这就是为什么当今社会越来越浮躁的原因。而孩子不一样,孩子的智商也许不去成人,但是孩子没有历经复杂环境的磨砺,他们更多的是依靠感觉去感知周边的人和事,感觉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法宝,这种人类天生就具备的最高级的感知系统,却在我们不断长大后慢慢退化掉了,为什么音乐家能够制作出那么美妙的曲子?为什么舞蹈家能够跳出优美的舞姿?为什么诗人可以写出充满哲理的诗句?因为他们的心灵世界是纯净的,因为他们的感觉跟儿童一样是高度敏感的,儿童可能写不出曲子,作不出诗,但是他可以比成人更能感觉的到其中的真善美,精神的本质就是真善美,儿童必须依靠真实而一致的环境到达最终的精神世界,那才是真正的富足,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大不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8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