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影世纪城自年开业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多万人次。
74年前的10月1日,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东北电影公司在战火中诞生,部队打到哪里,电影拍到哪里,光影艺术成为抵御敌军的精神屏障。
70年前,新中国成立,《白毛女》《英雄儿女》等大批经典影片问世;《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电影音乐流传至今,成就几代人心目中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41年前,中国迈入改革开放时代,《保密局的枪声》《人到中年》等一批为时代画像、为人民放歌、为民族铸魂的精品力作,以精神动力助时代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影以《索道医生》《老阿姨》等佳作重回主流视野,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如今,长影正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发扬“摇篮精神”,精心打磨中国电影扛鼎之作,为时代留痕、为人民抒怀。
光影传奇在一代又一代长影人手中薪火相传,守正创新之路精彩待续……
谋变革“摇篮”渐成“旗帜”
“《达吉和她的父亲》这部电影整整拍了一年,当时我才16岁,还在长身体,随着我身形的变化,戏服改了又改……”60年后的今天,站在长影旧址博物馆陈列的《达吉和她的父亲》剧照前,达吉的饰演者陈学洁已是76岁的老人,可在她的记忆里,长影人的职责始终是“拍好戏”,以执著的干劲儿为中国电影事业奉献力量。几代长影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的诺言,恰恰是这红色基因的传承,使得作为第一家国有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创作生产基地的长影,开创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74年来,长影累计创作、拍摄、译制各类影片余部,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余名优秀电影艺术人才和技术人才。
激烈的市场竞争曾带给长影改革的阵痛,然而,长影人秉持文化自信,审时度势,发力创作《辛亥革命》《索道医生》《老阿姨》《守边人》《黄大年》等19部佳作,在中国电影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屡有斩获。大银幕精彩,小荧屏夺目。近年来,长影生产的《开国元勋朱德》《少帅》《林海雪原》等电视剧,得到观众与市场的双重认可。昔日“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在新时代渐成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
拓新路电影为媒多路并行
近日,长影译制片厂录音棚很是热闹,配音演员们正在录制电影《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的口型与音效。近期,《昨日奇迹》等5部电影译配任务一起袭来,演员们又要加班加点地忙上一阵子。作为新中国最早的专业译制片生产基地,70多年来,长译译配过近50个国家、10余个语种的近部影片。当译配事业遭遇时代变迁,厂长王晓巍用了6年时间,硬是带领团队扭转了每年8部定额分配作品的尴尬。今年,长译创下“3月7片连发”“五六月12部影片扎堆上映”的“长译现象”。王晓巍将之总结为:“企业改革创新、配音技术发展、配音方式革新、人才梯队搭建,是长译再创佳绩的重要原因。”
长影乐团排练厅也是一派繁忙景象,演员们正在排练《音乐赛车》交响音乐会要上演的曲目。长影乐团首席、青年小提琴演奏家何楠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音乐永远没有休止符,排练也是连轴转,我们今年创下40天演出21场曲目不同的音乐会的纪录,团里的演出已经排到明年3月了。”
长影旧址博物馆近日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一位70多岁的老影迷,特意从沈阳坐火车送来一个笔记本,里面是老人临摹的长影老电影海报和剧照等小画……自年开馆以来,长影旧址博物馆已经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超过万人次。作为红色主题教育基地,许多人在这里感知革命先辈的精神品质。
兴产业守正创新助力振兴
抓好主业创作难能可贵,站在全国甚至全球高度谋划电影产业发展,则是老牌电影厂的新作为。年,吉视长影频道开播,以电视资源盘活电影主业,新利润增长点亮眼;年,长影世纪城迎客,目前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多万人次;年,长影电影院、音乐厅、博物馆相继开放,长影集团总经理李庆辉将之解读为:“长影在同一区域内通过产业集群纵向一体化,构成了长影电影文化旅游特色优势的创新性共同体。”作为长影跨区域发展的重头戏,年12月31日,长影海南“环球”奇幻乐园开园试营业,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9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