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岁尾年初我都照例归整一年来的照片,不是封存,而是打包建档,存入移动硬盘,还得再备份一份,免得丢失:因为我所存的照片凝聚着电力人的辛勤汗水,记录着电力事业的发展。
屈指算来,我从第一次摸相机到现在有30多个年头了,这条路上苦乐并存。苦的是起早贪黑、爬山越岭、跨渠过河、顶暑冒寒,尤其当别人节假日和家人一起的时候和一家人看春晚团圆守岁时,我还挎着相机、扛着三脚架奔波在拍摄路上;乐的是用相机记录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并为新闻媒体提供了许多正能量素材,做到了一个摄影人的担当和责任。
说我有摄影天赋,我否认,所谓“天赋”,其实就是一个“勤”字;对“天道酬勤”这句话,我深信不疑。
说我与摄影有缘,这是真的。儿时很羡慕扛着木质三脚架走街串巷的摄影师们,方木箱子带着一个“大眼睛”,摄影师把头钻进里红外黑的布里在干什么?这个疑问困惑了我好多年。当时就想,等长大后也当摄影师。
年深秋,我带着这个梦想走进了部队。刚从军校毕业的排长有架“海鸥4B”双反相机,业余时间在排长那里学装胶卷、对焦、光圈、速度等一些最基础的东西,此后经过了仅仅一次持机操作。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摸相机,激动的心情用语言无法描述。时间不长排长调走了。好在,我把所学摄影理论都做了笔记。这是我最早的摄影启蒙,虽然理论简短,但为我奠定了摄影基础,也成就了我的人生。
年,我从每月10元多人民币的津贴中攒钱买了第一架相机,也是双反“海鸥4B”。尽管有些过时,但用着顺手。在训练空隙、休息时、节假日,给战友们留下无数个军旅雄姿,记录了这段青春年华。
我还自制了曝光箱,用小包裹库当暗室,在这里冲洗胶卷、印像。至今我的军旅影集中还保存当年的“大作”。
年到地方工作后,正赶上企业文化宣传方兴未艾的好机会。拍片向报社投稿,也许质量不过关,屡投不中,但我并没气馁,期间购买《新闻学步》和《摄影知识》等书籍坚持自学。年春,一幅《敬老院的春天》被地方报纸采用,这仿佛是一剂兴奋剂,对我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这幅处女作,至今还保存着。
此后,用镜头留下了热电厂建设场景,聚焦变电站改造、风雨中抢修、暴雪中线路巡视、节假日值班、农网改造、零点工程、志愿者活动、党员服务队等电力员工的感人场面。
年,一幅反映电建工人《建设者》的摄影作品,有幸在威海市青年摄影大赛中荣获银奖。喜悦的心情不言而喻,但我没有骄傲,把鲜红的证书作为摄影路上的加油站,把金黄色的奖杯作为摄影艺术一个高点,沿着这条路锲而不舍地坚韧前行。
年,《子夜召文台》获威海市旅游摄影比赛三等奖。
年,《岁月》在威海市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摄影比赛中获优秀奖。值得一提的是,这幅记录着时代信息和社会发展摄影作品被文登区博物馆收录。
年,《练》在“群星书画、摄影大展”中获优秀奖。同年《家乡新貌看不够》在威海市新闻摄影学会举办的威海市首届“联通杯”新闻摄影大赛中荣获银牌奖,《广告大战》、《桥》《古老的故事》分别获三等奖和优秀奖。
这一获奖一发不可收拾,也更激起了我的热情。我开始把镜头对准了身边一线员工,将他们的身影定格在了镜头中。随之而来的是一幅幅作品获得多方认可。《供电人》被新华社采用、《光明使者》被英大传媒收录。《雪中巡线—巡线路上》在“岱琦杯”首届山东省电力行业摄影、征文比赛中荣获摄影类二等奖……今年又有《琴师调弦》《方寸之间显身手》获省级奖项。
在这个艺术领域中虽然小有成绩,但从未沾沾自喜、因此而止步;“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是我永远的座右铭。我将镜头也永远的对准可敬供电人,因为那是我永恒的主题。
新年的曙光已照亮神州大地,我愿在这方热土中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