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李敏和李讷都是毛主席的女儿。毛主席对她们的爱都很深沉。
据说两人的名字,毛主席还费了不少功夫起的。
《论语·里仁》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毛主席取了其中的“敏”和“讷”二字,意指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小时候,李讷能陪伴在毛主席身边,这让李敏很是羡慕。
等她从苏联回国,来到毛主席身边后,李讷独享父亲的爱,突然被人“瓜分”了。
这让李讷感觉不高兴了。因此,李讷和姐姐产生了一些“小摩擦”。
图
毛主席和李敏李讷合影
这个时候,毛主席就会开导她,主席说:“娇娇(李敏小名)小时候吃苦太多了,她从小跟妈妈相依为命,我不在她的身边,她没有享受过父爱!现在她回到我的身边,我要更爱她、疼她,要尽父亲的义务……做妹妹的要听姐姐的话。”
说完李讷,毛主席又对李敏说:“手心手背都是手上的肉,你们要相亲相爱哩!做姐姐的要懂得照顾妹妹。”
别说,毛主席“和稀泥”的办法还真管用。
整个20世纪50年代,李敏和李讷在中南海一直与毛主席生活在一起。
她们俩姐妹的感情,在毛主席的引导下,变得越来越和谐。
后来,李敏和丈夫孔令华搬出了中南海。毛主席就经常派李讷去姐姐家里串门,联络感情,报告平安。
基于此,毛主席去世后,俩姐妹也经常打电话慰问,或者到家做客。不得不说,李敏和李讷能相处融洽,必然离不开毛主席搭建的“沟通桥梁”。
年幼的姐妹“小摩擦”好处理,那么年龄大一些呢?如果是妹妹的话惹姐夫不高兴,那么,主席又是何种反应呢?李敏回忆说,有一回,当李讷在餐桌上说了不中听的话,刺激到了姐夫孔令华……
故事很长,我们慢慢来看。
姐妹俩的童年,与毛主席的“爱”
李敏生在苦难的岁月,生下来时,又小又瘦。这也是她小名“娇娇”的由来。
李敏的到来,给毛主席和贺子珍的生活增添了喜悦和欢乐。那一年,毛主席43岁。
尽管毛主席早已是四个儿子、两个女儿的爸爸,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孩子们的下落都不清楚。
所以,那时的主席身边只有李敏一个孩子。毛主席亲眼目睹了李敏的出生,亲耳听到了小孩的第一声啼哭。
当时,毛主席的情绪是非常激动的。
据一些延安的老同志回忆说:
主席双手抱起娇娇,仔仔细细地端详起来:小脸蛋、小嘴巴、小鼻子、小额头,像谁呢?毛主席看看疲惫的贺子珍自言自语地说:“像!像!像子珍清秀、文静,是个好娇娃。”
李敏相比哥哥姐姐,绝对是幸运的。可是,她没能像其他的同龄孩子那样,长期生活在父母身边。因为毛主席和贺子珍都在忙着工作和学习。
图
年,毛主席和李敏一起看影集
李敏刚刚满月时,她就被托给了奶妈喂养。那时,贺子珍在抗大学习,只有周六放假有时间回家,也就是说她们母女一周仅见面一次。
等到李敏咿呀学语时,妈妈贺子珍又到了苏联学习。
而毛主席忙于党和国家大事,无暇照顾李敏,只好将李敏寄养到了一户农民家里。
后来,李敏又寄养到了当地合作社工作的一对长征夫妻家里。
再后来,李敏被送到了延安的洛杉矶保育院。
小时候的李敏对父亲的影响不是很深。她只有一些零星的记忆片段。
相比与姐姐李敏,李讷的童年是幸运的。
李讷出生时,毛主席已经47岁了。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儿女们陪伴的他,感情上希望能得到一些慰藉。
他决定把李讷养在身边。毛主席对这个小女儿是格外地疼爱。
图
毛主席和小李讷的合影
据李讷回忆说:
我常和爸爸说“爸爸散步去”。我就拉着他的手,我的手很小,拉着他的一个指头。我长大了,手也长大了,然后可以握两个手指头,再长大一点就拉着他的三个指头,然后就可以拉着他的整个手,就是这样慢慢长大的。父亲的大手温暖极了。
毛主席爱散步,他有时就领着小李讷,一边走一边教她念诗。
李讷稍微长大一些,毛主席就教她背诗,其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这两句李讷记忆深刻。
从延安、西柏坡到香山,李讷和毛主席手拉手散步的美好画面,着实是让人羡慕的。
除了这些外,在李讷和毛主席之间,还一直有一个亲昵的称呼。李讷叫毛主席“小爸爸”,毛主席叫李讷“大娃娃”。
或许是受毛主席的庇护,李讷从未觉得生活过得艰苦。
小小的她和战士们一样,一起行军,一起风餐露宿。可以说是听惯了飞机轰炸声,闻惯了硝烟的辛辣。
行军之余,李讷就举着小瓷缸和战士们一起排队领黑豆。休息间隙,李讷头扎头巾,腰系绳子,为战士们唱着《打渔杀家》解闷。
图
毛主席和李讷一同看照片
后来,李讷接受采访时,她回忆过这段经历。她表示,小小年纪的她根本没觉得生活有多苦多累。反而和大人们一起排队打饭还是很有意思的。
不得不说,有父亲的陪伴,李讷的性格是很开朗和自信的。
时光流转。年,李敏和妈妈贺子珍回国了。之后,在姨妈贺怡的带领下,李敏来到了毛主席的身边。
毛主席是很兴奋的。他曾和其他的领导人说:“我家有个洋娃娃哩!”
据李敏回忆录上描述:
我刚回国时,个头长得和八九岁的孩子差不多,身材特别瘦小。爸爸心疼地说:“娇娇是吃面包吃得不长个了。改吃中国饭,中国饭好吃,养人,能促进发育长大个。
李敏习惯了吃饭细嚼慢咽,往往周边一起用餐的人都吃完了,李敏还在慢慢吃。
毛主席有时候坐在李敏旁边,笑呵呵地说:“娇娇莫急。慢慢吃,细嚼慢咽好!”
李敏的突然到来,显然给李讷带来的“危机感”。当时她俩的年纪都不大,很难在感情上接受对方。这样的话,如何能够相处融洽,主席想到了一个妙招,那就是化身“高级泥瓦匠”。
图
李讷和李敏
随着俩姐妹的长大,她们也懂得了爸爸的“为难”,很多时候,遇到问题时,她们能自行解决就不会麻烦主席爸爸。
姐妹俩的婚姻,毛主席如何做的?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李敏也和其他的女孩子一样,开始交朋友、谈恋爱了。
她和男朋友孔令华,原来是同学,彼此认识,没有其他人的搭桥牵线,俩人就好上了。
之后,毛主席关心地问过女儿,男友的家庭情况。
这时,李敏被问得有点愣住了。她认为自己是与男友恋爱,与男友的家人无关。但是毛主席并不这么想。主席说:“还是要问一问,了解一下情况。”
李敏听了爸爸的话,问清楚男友孔令华的家事,回去和毛主席一五一十地做了汇报。
当主席得知孔令华是孔从洲将军的儿子时,很是满意。
年,大约7月的一天,李敏把孔令华领到了家里,在中南海见了毛主席。
图
李敏和孔令华
这是男友孔令华第一次见女方家长,第一次见毛主席。他的内心自然是很紧张的。
据李敏回忆说:
老人家见我和令华来了,放下手里的书,示意让我们坐在他的身边,本来就有些紧张,爸爸这一看,看得他很不自在。爸爸看过来,又看过去,再看看我。爸爸的脸上掠过一丝外人不易察觉的表情。这表情意味着什么,我心里却是非常明白。
毛主席没有说话,他冲着李敏微笑,李敏还以微笑。
两人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后来,李敏也分析了,毛主席的微笑代表是什么意思。她想得是,毛主席觉得女儿漂亮,应该找个帅气的男友。当然孔令华也很不错,只是眼睛稍微小了一些。这或许就是主席对未来女婿感到的美中不足。
李敏觉得,这就像是考试一样:答案全对了,如果把字再写好一些,百分之百就是满分了。
接着,李敏要高中升大学了。毛主席就让孔令华搬到了中南海,住在毛主席的书房,以便帮助李敏复习功课。
等升学考试过了,毛主席对李敏说:“我同意你们的事,你也要征得妈妈的同意。如果你妈妈没得意见,你就可以和小孔去见他父母了。”
贺子珍的态度很明确,“主席同意,我就同意。”
到了见公婆前,主席对李敏说:“俗话说,丑媳妇也要见公婆。我的娇娃不丑,更要见公婆。”
果然和毛主席预料的一样,孔令华的父母对待李敏就像亲生女儿一样,特别照顾和喜欢。
就这样,李敏的婚事敲定了。婚礼选在了中南海举办,由毛主席亲自主持。
当时,参加婚礼的有30多人,采办了三桌酒席。可以说是既简朴,又很有规格。
在婚礼上,毛主席对李敏和孔令华说:“你们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还风趣地对孔令华说:“不用忧来不用愁,二人心意两相投。”
毛主席对李敏的这场婚礼,是格外操心的。李敏预计结婚的时间,毛主席还在庐山,为了赶上女儿的大喜日子,他把李敏的婚期延期了。可见,主席是非常重视女儿的婚事的。
姐姐李敏的婚礼,毛主席亲自主持;妹妹李讷的婚礼,毛主席送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年,李讷当选九大代表,毛主席提笔圈掉,重新指定了一名代表。实际上,那时的李讷已经是北京市委副书记了,毛主席得知后,很生气。
年,毛主席把李讷送到了“五七干校”去锻炼,李讷也是接到命令后,就立马到了农村。
当时,李讷的年纪已经三十多了,不少人都关心她的终身大事。也有很多的老同志,给李讷介绍适合的结婚对象,可一个也没成功的。
李讷心里清楚她想要什么,她想找个农村干部。
图
李讷(左一)
李讷的性格偏内向,喜欢独来独往,很少与外界交往。与她性格相反的小徐,有时间就主动叫上李讷去打球、散步。
李讷的感情世界被悄悄打开了一个缝,随着时间地推移,李讷对开朗干练的小徐敞开了心扉。
很快,李讷的恋爱传开了。
小徐是东北人,眉清目秀,初中文化,出身工人家庭,政治上可靠。工作是一个服务人员。
毛主席知晓后,认为父母不该干涉孩子们的婚姻自由。于是,主席在李讷送来的报告上,郑重地批了“同意”二字。
李讷的婚礼很简朴。出席婚礼仪式的只有十几个人,迎面墙上挂着毛主席像。
她的婚礼是干校校长曹全夫主持。新房是两间普通的平房,里面的陈设也比较简单。
晚上的宴席,炒了8个菜,配有几瓶红葡萄酒。
李讷的婚礼,虽然主席没有出席,但是他送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据当时送“嫁妆”的一位警卫员回忆说:
李讷向我致谢,欢迎我的到来,然后拆开信,全神贯注地读着毛主席给她的信,脸上绽出“粉红色”的笑容。接着,她又小心翼翼地打开那个大包袱。此时,我也以好奇的目光,盯着那个大包袱。毛主席为女儿陪送的“嫁妆”,真是一般人万万想不到、做不出来的,那是一套39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李讷结婚后,感情生活不是很顺,她和小徐的观念不一致。后来他们选择了分手。再后来,在李银桥的撮合下,李讷和王景清结了婚。这是后话。
图
李讷与王景清
两个女儿的婚事,毛主席都格外重视。他很尊重女儿们的选择,不加干预。毛主席说过:“子女们的婚事,长辈不宜干涉。”主席的做法是非常尊重孩子们自己的选择的。
李讷说了不中听的话,毛主席何种反应?
话说回来,李敏结婚后,孔令华也住在了中南海。
在中南海的家里,每周六的晚饭,李敏和孔令华都会拉着毛主席一起吃。
有时候,李讷也过来吃饭。
有一次,不知道因什么事情,妹妹李讷在餐桌上说了一句很不中听的话,这在孔令华听来,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孔令华一句话也不说,径直离开了饭桌。
当时,李敏和毛主席都看在眼里。李敏看向了爸爸,她发现毛主席什么话也没有说。李敏也选择了沉默。
饭后,李敏安慰起孔令华来,她让丈夫“你就受点委屈吧!”
图
毛主席和李敏、孔令华合影
李敏知道,年轻人之间闹一些摩擦,磕磕绊绊的事情是难免的。在毛主席身边,这些小事就不要麻烦他老人家亲自出面处理了。
李敏心里有一条准则线:不论天大的事,都不要麻烦爸爸;就算受了天大的委屈,也不要跟爸爸诉苦。
不久,李讷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到姐夫孔令华的面前道歉。两人又和好了。
可以说,在毛主席的关系纽带下,李敏和李讷一直相处的不错。后来,李讷与王景清结婚,夫妻俩经常会给李敏和孔令华打电话。李敏的腿脚不好,李讷经常在丈夫的陪同下,去姐姐的住所唠家常。
李讷曾经和采访人员谈起过李敏,她说:“姐姐很有本事,有耐心,一男一女两个孩子都培养的很有出席。”当采访人员问及李讷,李敏的家庭生活时,李讷极为简单但十分肯定地说:“她的生活挺好,我家现在也挺好。”
李敏的两个孩子,孔继宁和孔东梅。孔继宁从南京军事外语学院毕业后,先在巴基斯坦大使馆任武官助理,两年后因工作出色被调往驻英国大使馆。
图
孔东梅
女儿东梅,出生在上海,曾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毕业。后来,在北京大学读博士。
李讷的独子王效芝,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北京一家饭店,工作很累。李讷对孩子给予厚望,为了让儿子学好外语,她步行到书店为孩子买教材、录音磁带。
也许是李讷受过高等教育,她也一直惦记着孩子能参加成人教育,获得高学历。
后来,王效芝去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工作。
李敏和李讷的孩子,自己选择的人生之路,家长只是从旁指导,从不横加阻拦。
他们非常尊重孩子们的意愿,“对孩子教育非常严格,从不宠惯,但又十分尊重孩子,不粗暴管教和干涉。”这种教育理念与毛主席是一致的。
图
李敏和李讷
毛主席常和子女们说:“工作了,对同志们说时,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上去唬人。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去奋斗。”
毛主席对李敏讲:“你还在上学,告诉人家你是学生,不要说是毛泽东的女儿。”
李敏参加工作前,主席叮嘱:“告诉人家你是解放军干部,不要说你是我的女儿。”
李敏和李讷进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毛主席让医生王鹤滨带姐妹俩去报名,在填写表格家长姓名一栏,她们都写上了“王鹤滨”的名字。
这就是作为毛主席女儿们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处处低调,夹着尾巴做人,同时又非常地独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