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讨会上发言的专家和嘉宾有安徽省文联主席、巡视员吴雪,卢施福之子卢天恭,原中国摄影出版社副社长、摄影史学者、《中国摄影史》作者陈申,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教授、摄影史学者徐希景,南京大学中华图像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摄影史学者孙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兼主任、摄影史学者高初,《中国摄影》杂志主编晋永权,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主席陈志勇,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徐殿奎,原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袁廉民,原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高桂亮,原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康诗纬,原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乐金林,安徽省摄影家协会顾问陆开蒂,《市场星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安徽画报》主编陈宝红,卢施福在《安徽画报》的同事厉福昆,《市场星报》社副总编辑、《安徽画报》执行主编刘冬梅,《安徽画报》图片总监、《安徽画报》网总监马启兵等。当日上午的“卢施福摄影”研讨会由《中国摄影》杂志副主编陈奇军主持。
卢施福于年代拍摄的底片原件(左图)
卢施福写的有关“摄影及暗房制作经验谈”的手稿原件(右图)
▲卢施福之子卢天恭(右一)追忆父亲往事
卢施福在《安徽画报》的同事厉福昆现场展示与卢施福等人的合影
▲与会学者陈申(左二)、徐希景(左一)分别发表各自对卢施福摄影创作的研究成果和看法
摄影史学者陈申评价卢施福为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的摄影家,也是中国第一代大师级的摄影艺术家,同时,卢施福在摄影创作方面的贡献不应局限于黄山摄影。摄影史学者徐希景现场分析了卢施福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辉煌的摄影成就,认为其是中国摄影从立足于中国文化和艺术传统的美术摄影向现代性转型的重要摄影家。
▲原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康诗纬现场展示与卢施福交往时留存的史料和物证,包括卢施福亲手交给他的手稿和烟斗等
▲与会学者孙慨(右二)、高初(右一)分别发表各自对卢施福摄影创作的见解
摄影史学者孙慨认为,像卢施福这群起步于民国时期的摄影家,其实是一专多能,对生活各个领域都有很广泛的涉猎。摄影史学者高初表示卢施福是一位被聚光灯重新照亮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如何重新被展示和定义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当日下午的会议围绕“安徽摄影:史料与史识”展开讨论,在《中国摄影》杂志主编晋永权和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主席陈志勇的主持下,专家学者们就安徽摄影史中摄影的传入、流布、演变和现状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并一致认为摄影史料的考证是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此次研讨会,从学术上对卢施福的摄影创作及其生活经历进行了分析与判断,与会者既收获了关于这位具有重要影响的摄影家的更深层次研究,也互通了新鲜的史料资源,为安徽摄影史乃至中国摄影史的发展历程提供了真切的佐证。
卢施福简介及作品
(本部分由徐希景整理)
卢施福(-),又名卢克希(Dr·K·Clusievg),广东中山县(古名香山县)人。他的早期摄影生涯与黑白影社联系在一起。黑白影社的组织机构为全体社员选举产生的执行委员会,设委员五人,负责领导全社一切事务。在执行委员会下,设文书、会计、庶务、展览、编辑、研究、旅行、交际八个股,各股正副主任也是由社员推选,黑白影社从年至年开展活动的八年间,他一直都担任执行委员之一,黑白影社社务所以发展得较快,活动能延续八年之久,与他和陈传霖的努力是分不开。30年代,他与陈传霖举办过两次联展。年的《黑白影刊》首刊即为陈传霖、卢施福合组二次影展合集。年至年,先后参加年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国际摄影展览馆、年巴黎国际摄影展览会等国际沙龙影展。卢施福还与聂光地等一起编辑了《黑白影集》第一集(年)、《黑白影集》第二集(年),《黑白二届影展特刊目录》(年)、《黑白三届影展特刊目录》(年),为研究中国早期摄影发展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他的作品发表于《文华》《时代》《美术生活》《良友》《飞鹰》《柯达》《长虹》《中华摄影杂志》《杂志》等摄影期刊或画报。
卢施福夫妇,年
卢施福中学毕业时买了第一台相机开始学习摄影,年,他从上海崇德医学院毕业,两年后正式开业行医,对摄影的兴趣与日俱增,常常白天给人治病,晚上有时通霄达旦地研究暗室制作工艺,是个“业余摄影迷”。30岁那年到上海行医,和陈传霖相识,结为诤友,逢假日卢施福驾驶汽车邀陈传霖一同到郊外旅游摄影。他认为“摄影的生命力是逼真,是诚实,是简洁”,强调摄影家“非身历其境,不能得其秋毫”。鼓励摄影家去接触“新的境界和事物。”和陈传霖一样,为了实现自己的摄影美学思想,极力提倡小型相机,许多优秀作品都是用小镜箱拍的。如年以自己的儿子为模特的《玩童》,就将儿童天真、顽皮、聪颖、狡黠的神情抓拍得十分生动。
窗前,年(黑白影社一届影展)
▲南京雪后,年代
▲玩童,年
景山公园俯瞰紫禁城,年
泼水,年
▲六月的柔情,年
静物,年
▲芭蕾舞演员,年代
人像摄影,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摄影学会理事。年调入刚创刊的《安徽画报》社工作,实现了他“五十五岁后退出医界,将我老年的精神与时间,来实现我的第二生命的摄影事业”的志愿。五十年代以后拍摄最多的是风光照片,在中国摄影界,他是拍摄黄山的著名摄影家,先后登黄山十一二次。当代画家胡絜青于年曾给卢施福题诗一首,说:“黄山奇绝处,世上几人知。欲识云中路,须随卢大师。峰看八面景,影摄万篇诗。北海孤灯夜,辛勤读画时。”黄山的一石一木,他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年曾举办个人影展,年,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了《卢施福黄山摄影选》大型画册。卢施福的风光摄影,技巧娴熟,作品静中寓动,实中藏虚,气势磅礴,浑厚幽深。
卢施福毕生致力于摄影事业,视摄影为第二生命,以“不学就无术,不炼则无功”为座右铭,勉励自己,教育别人。他对静物、人像、风光摄影,以及暗室工艺,都有深刻的研究在创作之余,还勤于钻研摄影理论,撰有《我的艺术摄影观》等多篇摄影文章。
▲采菱,年
▲黄山系列,年代
关于卢施福及摄影创作的更多介绍与研究,将在近期《中国摄影》杂志刊出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