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中西医结合会诊 https://m.39.net/pf/a_4721404.html
本文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王慧邵黎江峰何玲吴昕悦报道组丰莉莎通讯员卢晓丽
源头名片
樟潭街道位于衢江主城区,西临乌溪江,北频衢江,下辖18个村11个社区,常住人口10万余人。
“你们看,这是20多年前的振兴中路,两边就一间小饭馆和自行车修理铺,几间破破烂烂的矮平房,看看现在的振兴中路,一下子多出来这么多高楼商铺,车子来来往往,多么热闹……”近日,衢报共富探源小组一行来到衢江区樟潭街道,慕名前去采访振兴中路上的“最早居民”徐美蓉奶奶。
得知记者要来,今年80岁的徐奶奶从三楼下来,到楼梯口迎接我们。
20多年前,徐美蓉一家从江山老家搬到衢江,在振兴中路建起了 幢四层楼,是衢江城区的 批居民。
“徐奶奶,听说您自费制作了一本樟潭街道前后变化的影集,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来到徐奶奶家,刚一落座,记者就说明了来意。
徐奶奶起身从卧室拿出影集,戴上老花镜,翻开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向我们讲起了照片背后的故事。“你看,这张照片就是我房子刚建好时拍的合影。”徐奶奶指着一张老照片说,振兴中路上 幢楼房是她家建的,她还开了当时的 家副食品商店。“那时建房全靠一家人肩挑手提,非常艰苦。”
“这张照片是20多年前我的小儿子骑三轮车带孩子在衢江边玩,以前全是砂石土路,没地方玩。现在的孩子幸福哩,江边的休闲公园多漂亮,就像旅游景点一样。”徐奶奶边说边取下眼镜,“我现在也经常到江滨去散步跳舞,看到孩子们在公园里跑跳,脑海里经常会闪现这张旧照片。”
家常聊得高兴,城区变化更是让徐奶奶感慨。徐奶奶说,刚来樟潭,到处都是荒地,交通不便,买点油盐酱醋都要走很远的路。现在一出门,都是商场、超市,买什么都方便。
重新戴上眼镜后,徐奶奶继续翻照片。东迹大道旧景、宾港北路两侧旧貌、振兴中路旧景、茶苑路农贸市场……近百张老照片,路名都耳熟能详,但照片中的旧貌和如今的新景,俨然已是天壤之别。
“我把这些老照片留起来,就是想做个纪念,让后辈们看看我们衢江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徐奶奶说,影集制作好以后,她还赠送了一部分给衢江区政府、樟潭街道和社区。“衢江是我的第二故乡,看着它一步步发展起来,这些照片就是 的见证。”
随行的樟潭街道霓虹社区主任胡俊芬告诉我们,徐奶奶不仅是振兴街上的“最早市民”,也是社区里的“热心居民”。“自街道年成立社区起,她就是社区里最活跃、最积极的志愿者。从早期调解员,到发起社区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徐奶奶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公益,还经常自掏腰包帮助困难群体。”
“徐奶奶和她的影集,见证了衢江城区发展的日新月异。”樟潭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董利兵说,近年来,衢江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振兴中路一带环境、商业、人气直线上升。樟潭街道作为主街道,短短三四年时间人口就从五六万激增至十万左右。“我们近期正在优化调整社区规模,谋划建设六大社区综合体,通过做精做细社区服务,让更多人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