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性节目乐于以告白、分手等私生活作为煽动观众的素材,无论当事人可否消化,先把能够共感的私事当作笑料共享再说。而从电视到报纸再到网络媒体,疑似、恐吓等标题早已成为日常,造神或打落水狗都只需一瞬间,推测成为真相。媒体凝结全民意志的力量到底有多大,看纪录片影集《媒体公审》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一、媒体对审判的影响
年,ScottAmedure兴奋地走上谈话性节目《JennyJonesShow》舞台。他是这个节目的忠实观众,那天,他在众人面前和暗恋好友Schmitz告白。即便不知道对方是不是同性恋,在节目主持人Jones营造的欢乐气氛中,还说出了令人脸红心跳的性幻想。几天后,节目上遮着脸看似害羞的Schmitz开枪杀了他。
年,纽约的一个夜晚,地铁中传出枪响。工作人员口耳相传描述现场,一名白人男子表明自己被四名非裔青少年包围勒索,情急之下开枪自保,随即逃逸。枪声点燃的是长期治安混乱、地铁偷拐抢骗盛行的引线。男子成为大众心中的正义表率,报章杂志称他为地铁侠客,探究非裔社群造成的社会问题。
一周多后,BernhardGoetz主动投案。大批民众游行为他说情,人人出门害怕被抢的阴影成为屏蔽他的保护伞,居民肉身记忆的恐惧驱使他们发出正当防卫的呼声。直到Goetz投案时的录音画面被公开。瞬间点燃非裔社区的愤怒与悲伤,种族对立一触即发。
由GeorgeClooney、曾制作《选战风云》等时论议题电影的GrantHeslov及著名的CNN法务分析师JeffreyToobin制片,《媒体公审》以六集的篇幅讲述六则媒体影响美国社会的真实案例,一二集从脱口秀谋杀案及地铁杀手各自延伸出约一小时的梳理。
不仅从案发、舆论酝酿到审判,不只采访当事人周遭亲朋好友,也采访当时负责辩护的律师、检方、记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