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李某某死了,想起了三年前赴台文化交

年7月19日,受台方木兰文化研究会邀请,我们黄区木兰研究会代表团一行16人,在会长的组织下远赴海峡对岸,进行了为期8天的文化交流和宝岛采风活动。那一年,正好是两岸局势较为紧张的一年,赴台旅游不及往日的十分之一,各个行业凋敝,破产、萎缩,台湾民众苦不堪言。那也是我第一次去台湾,感受颇深。

1、两岸文化交流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酷暑难当,但好在身心闲暇自由,好去远方。”

我们一行人于当晚六点在武汉天河机场登上直飞宝岛的班机,几个小时后,在桃园机场落地。

此次文化交流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7月20日为两岸木兰文化交流座谈会活动。二,7月21至26日为环宝岛实地采民风、访名胜、深入当地。

整个活动以文化为媒介,以交流为契机,以实地考察为依托,对弘扬中华木兰文化精神、增进两岸木兰文化交流,融洽两岸同胞感情、打造“木兰”文化品牌、推进后续合作交流等五个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7月20日下午一点,代表团一行到达台北。在台北市湖北同乡会会馆,与湖北文献社、木兰文化研究会等机构进行了亲切的文化交流与轻松融洽的座谈活动。

位于台北市区的台北湖北同乡会是一座闹中取静的清幽之所,院内陈设典雅大方、文化气息浓厚。

代表团一行踏入会所,早有热情的主人同乡会理事长、木兰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光陆先生等候多时,更令人感动的是年岁已高的湖北文献社的汪大华社长、执行秘书丁道平、常务监事箫人荫等人,秘书长汪思齐、恩施同乡会理事长刘应兴、文史教授张觉明、诗人王红林、山水画家简品淑等搭乘交通捷运、小火车、市内公交等交通工具从湾湾各处赶来台北齐聚。

交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主办方精心地准备了ppt,演讲稿,茶水和嘉宾台签。仿佛是见到失散的亲人,双方一见如故,有着说不出的亲切。

首先双方互赠了各自协会责编的杂志期刊:台方《湖北文献》杂志,我方《木兰文化报》杂志。叶蔚璋的花木兰收藏集、诗人王红林的个人新诗集、青年作家陈耀平的同名新书《花样年华》也代表双方协会互相赠送。

接着两岸木兰文化研究的资深专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讨交流和观点碰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诗人、作家们用文学形式带来赏心悦目的作品;书画家们现场挥毫,留下数幅具有纪念意义的书法、绘画作品。

中场休息时,更有贴心的工作人员准备了本地鲜果刨冰以慰主宾。直到台北夜幕缓缓降临,华灯初上,交流活动才在双方会长的热情总结陈词中落下帷幕。

2、旅游一揽

7天时间里,黄陂木兰研究会一行饱览了台湾台北、高雄、嘉义、花莲、垦丁、台南的美景。

且游且走,我们参观了一些耳熟能详的著名景点,如台北故宫博物院、野柳地质公园、阿里山、日月潭、蒋故居慈湖、打狗英国领事馆、达娜伊谷、渔人码头、花莲、太平洋海岸等知名景点,台湾小小的,论文化底蕴,论雄浑奇观,可能比不了很多地方。它的景点以精致、精巧取胜。

还到太平洋里赤脚戏浪、沿着海滩走走,深入当地民众娱乐,跟跳当地民族舞、到茶园品乌龙冻顶、在阿里山看原住民原生态歌舞表演,在峡谷里走吊桥,坐轮渡游高雄,到温泉酒店泡温泉,坐当地的小火车,参观老兵工厂等。

在著名的夜市街,吃当地的美食海鲜、牛肉面、烧烤等。沿着北回归线走,我们吃到了各种各样的当地水果:莲雾、凤梨、释迦、菠萝蜜、木瓜、芒果等,口感好、水分足。

水果的价格也比较亲民,同行者几乎是见水果必买,买后主人削皮装袋,立刻捞起来尝,个个大呼好吃。另外各种水果榨汁在台湾也很常见,鲜果汁也大受欢迎,随处可见一边喝果汁一边游玩的外地游客。

3、风土人情

与当地民众接触,我们发现他们素质较高、讲究礼貌、对陌生人能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如果你在街头迷路,只要问到阿伯阿妈,一般都会很热情、很详细地帮忙指路。一天晚上,我和明会长、王画家、吴主任出去购物,找了很久没有找到百货店,一位街头摩托车揽客的大哥,在我们走出老远后,又赶上来告诉我们方向,令人感动。

底层的老百姓生活比较艰辛。在垦丁,80多岁的老兵爷爷冒着40多度的高温在一棵树下收集塑料水瓶,他的身旁还放着一个小小透明捐款箱,清晰可见少许台币和人民币,同行的人于心不忍,把水瓶都送给他,并塞进去一些钱给他。老人不住感谢,雪白的头发飘在风中,让人眼眶湿润。

听地导讲,随同蒋过海的老兵很多境遇并不好,他们目不识丁,很多人孤苦伶仃一辈子,有家不能回,也没有后代,孑然一身。可能过若干年后,随着这些老兵的过世,很多记忆将消逝。

万台湾同胞中98%是汉族,他们大多来自福建的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梅县、潮州;其余2%是高山族。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海峡两岸曾长期对峙隔绝,“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成为中华儿女、两岸同胞既深且痛的历史伤痕。

年轻人压力大,拼命养家,顾不上孩子。这一幕就是当地普通老百姓的一个生存缩影。湾湾没什么实业,很多湾湾毕业生毕业就失业,没办法跑去东南亚国家打工。

4。当地文化

在台,人人都是志玲姐姐。无论男女老少说话语调较缓,声量不高,听到耳里,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在商店购物,收银员会轻言细语地告诉你,用台币还是人民币付款划算;在餐厅,服务员会轻声问你要不要加汤。

在一家便利店外,有一个很小的摊位,年轻的爸爸在汗流浃背地烤着香肠,他的妻子负责收钱和打包,脖子上吊着一个布袋,一个大约三个月大的奶娃正在酣睡,一个男孩子,大概是女人的大儿子,倚在一旁,捧着一支快化掉的冰淇淋吃,大概是天气太热,冰淇淋化得很快,男孩成了大花脸,女人斥责他赶快丢掉,哪怕是呵斥,声音也是轻轻柔柔的。

阿里山脚下,执着的民谣歌手演唱着原汁原味的湾湾民谣,灌成的唱片也被世界各地的游客带走;日月潭的朝雾码头,停着一艘艘游艇,潇洒的船长起锚、开动,热情地讲述阿里山的传说,故事也在白浪中翻滚,咸湿的海风迎面吹来,给炎热的傍晚些许惬意;酒店前台毕恭毕敬的接待来台游客,海边,无数撑起的遮阳伞像散落的五彩贝壳,三三两两的行人踩着细沙,漫步海岸线。

5、旅游从业者的敬业精神

随行导游和司机的敬业精神比较强,地导对于每日的行程安排都有交代,尽可能的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介绍当地的人文风景、历史传说等,在自己脚受伤的情况下,还坚持陪同我们游览所有景点,为我们介绍景点和拍照服务。

同时开展“爱要大声说出来”的小游戏,鼓励大家对爱人、孩子讲出“我爱你”,平日隐藏很深、不善言爱的我们几度哽咽失声。

她还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制作了我们出游的各种照片,做成了一个动感影集。为两位7月出生的伙伴过了一个“惊吓”+“惊喜”的生日。

最后一天把我们在阿里山的大合照洗出来,免费送了我们每人一张。她的本次旅游地接服务做得不错,大家一致好评。

此行的司机大哥言语很少,却很敬业,每天守时准点接送我们,车技好,无论是市区高速还是盘山公路,稳如磐石,一车人一路平安。

与同车地导接触,明显感受到了岛内普通民众对于回归祖国的民心向往。

这颗太平洋上的珍珠,正承载着历史赋予的的使命艰难前行,正背负低迷的就业与经济持续下滑的双重压力下负重前行。

地导有一句话特真诚,她说,自后,来台的游客越来越少,她已经一个月没有接到工作了,感谢亲人,她又有了工作机会。言毕,声音哽咽,车内一阵唏嘘。在台的年轻人工作机会越来越少了,许多年轻人只好背井离乡到国外读书工作,它早不复当年“亚洲四小龙”之首的雄风。

结语:

两岸同胞一家亲,根植于同胞共同的血脉和精神,扎根于我们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这是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是不可磨灭的。

李死了,一个时代结束了,未来会更好,加油!

#你对李登辉有什么印象#

文:花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9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