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感书籍和雷军背后没有揭示的逻辑

谁主沉浮,成功与否,是我们这些星斗市民最喜欢讨论的。

成大事者,才是现在小年哥梦寐以求的,踏上山巅才是自己需要学些的。

雷军,在小年哥自己创业未道前,看起来觉得,这位大佬就是一个小米手机的创始人,仅此而已,不懂其中道道,最让自己洗脑的,不过是一个互联网洗脑歌曲《AreyouOK》。

回头看自己,确实愚昧,人最愚笨莫过于,自己不知道自己是笨蛋。也应证了那句话,蠢到极致的人,是不会认为自己是笨蛋,觉得自己天下第一,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这也是很多人自以为是,然后创业失败的原因吧。

小米浮沉,现在情况如何,只能说,输给了格力,没有赢下那个五年之约。

可惜的是,小米成名至今,讨论者多如牛毛,褒贬如何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些大多是表面现象,根本是就不是正确创业者视角来阐述的一个完整的小米成功的道理和方式。

创业者要的不是偶像方法,更多是一种标杆精神,一种用来学习的对象。

对于小米,确实对于品牌感觉一般,倒是当年千元机的概念,打破了所有格局,现在才明白一个道理,原来赚钱大道理一直就在自己身边。

假如说现在哪些品牌应该值得学习尊敬,在小年哥自己角度看来,应该是小米、格力、华为。

都是我们草根出身,至于其他,知识浅薄,有待了解。

小米的成功,它是形成了一个新的模式和方法,把用户建立一个社区的形式,以粉丝朋友的身份来完整生产销售链。

很多人会觉得什么狗屁,没有关系,理解总归是有人理解。

小米的成功,是最能适合我们所有的企业,尤为是我们草根出身的一种小企业,小创业者。

这个是跟我们以往所有不同,你可能不一定有马云的魅力,有万达政策的顺风。

这些耀眼的大企业,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是只能顶礼膜拜,万年千年不遇的机会。

反观,小米,这个企业品牌,你发现很奇怪,可以说他是小企业,经常组织粉丝活动,发布会,但是你又不得不承认,这个企业,是个大品牌,大到所有人都曾经了解或者喜欢过。

而这些东西的背后,都是源于一个人,那就是雷军。

一个草根,曾经把小米做到亿人民币销售收入、亿美金市值的公司。

需要怎么一个动力,需要什么努力,旁人或许不知道。

这也是恰恰真正需要我们思考的地方。

小米是一个顾客型社区公司,也就是说,你直接模仿,按照小米的模式,制造小而精的社区,甚至是一个大而博的社区,只要自己价值追求和资源条件匹配到那种情况。

自己也一直都在跟这些大佬学习,看起来有点天上飞的感觉,但无论如何,学习都是自己,即便天上飞,我也相信自己有一天是真的飞翔。

言归正传,这些大佬说的话,真的非常通透,让人佩服,或许有的人说,不就是会开发布会、做PPT、讲故事、展示情怀,引得一群粉丝开心尖叫嘛?

但是作为一个创业者而言,哪怕是一个销售,一个管理,甚至是单纯想赚钱的人,这就是一种营销手段,你怎么能让客户一次来你这里购买,下次继续,甚至一而再,再而三。

这就是销售的最高的境界,不是销售产品,就是销售“人”,况且现在早已进入“信任”销售市场了。

很多人说,小米雷军的崛起,那是因为模仿了苹果,可我不认为是。

确实这么说,小米在很多成长过程,跟苹果的一些战略,商业模式非常相像。

但是我却认为,小米也好,苹果也好,都摸透了一个未来战略意义,那就是产品从来不是出发点,改善客户的生活才是。

就是我们所说的,想客户所想。

苹果的缘起是iPod,小米的缘起是手机。

苹果是为消费者的音乐生活方式提供解决方案:iPod+iTunes+Music。

小米是为国人消费生活方式提供最佳性价比解:千元机。

我们可以看到,苹果做出了极致的产品,是因为他懂顾客,他懂顾客的生活方式。

小米也一样,当时很多手机都是没有千元机性价比王,要不就是国外非常贵,要不国内劣质国产机,要不就是国外翻新一些说是自创的,只是换汤加价的烂把戏而已。

再想想,当时拿一千出来容易,还是三千八,快四千容易。还有国民喜欢什么?实惠。不就是性价比最高嘛?

要义就是顺应顾客的生活方式来提供解决方案,所以两者模式相同,纵观时间看起来就像是抄袭。

小米和苹果卖的不是产品,而是提供用户解决方案。

苹果卖的不是智能手机,而是数字生活的解决方案:IOS+iPhone+AppStore。苹果的手机是颠覆性的设计,但几乎所有品牌的手机都是抄自苹果样式,但除了小米,没人抄到苹果模式的精髓。

我们在当时,大家也知道,手机之间的传输非常麻烦,甚至有些手机在电脑识别链接,都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一度是你需要的资料,储存使用打印是特别麻烦的事。

但显然不符合国人的要求,国家之大,你不可能要求所有都使用同款同样软件的手机系统。

它应该是可以不断延伸的,并且各个设备之间互通互联。你说谁做到了?

可以做个简单的过去想象:您陪着家人去游玩,随手拍了很多照片,回到家就把它下载到其他终端上上,用方便的软件编辑成册,然后可以制作精美影集,快递给你,或者您顺便路过体验店自取。

虽然没有做到,但这些不就用户需要的吗?

我们回过头来想想,这些总总,苹果在年前就思考实施,到小米年的千元机性价比之王崛起,到了我们今天的社群泛滥,是不是错过了太多太多了。

很多人不理解,有些人冒昧的找到小年哥说,自己的产品有多好多好,质量效果如何保证,寻求合作,但现在用户的核心需求是真的缺这些么?

这也是到今天为什么许多商家建立社群,不成,只知其表,不知其内。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产品思维一定要向用户思维转移,小年哥我大胆认为,传统行业如果不懂利用互联网与用户形成桥梁未来必将难以生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