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的高分,这部新剧值得一看,一个

北京哪个地方能治好白癜风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70年代的美国社会风起云涌,当然也包括女权运动的遍地开花,菲利斯·斯拉夫莱为首的保守派与激进派针对ERA平权法案的议题针锋相对,不只成为当时政治的核心议题,牵动着总统大选,更从此影响了女权运动的现代样貌。

有句俗话说得相当好:人类从历史学到的最大教训就是:人类从未从历史学到教训。

纵观历史以及现今的社会,我们总是不停地在重蹈覆辙,仿佛是宿命一般一再回到原点。

美国FX与Hulu网站合作的最新影集主创作品《美国夫人》,描绘着女性持续受到的打压,以及今日仍然在社会与政治上僵持不下的议题,这部九集篇幅的短篇影集作品放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间点,似乎有点令人沮丧。

然而编剧达维·沃勒在此讲述着身为女性的意义,描述着让社会隔阂的主因往往是缺乏沟通与团结。《美国夫人》有数不清动人的时刻,几条故事支线与人物角色几乎可以再自成一套影集作品,这是一部丰富到我深信绝对具有研究价值的影集作品。

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菲利斯·斯拉夫莱以极为印象深刻的方式为《美国夫人》开场,时间是年,她穿着美国星条旗的比基尼、踩着高跟鞋、灿烂到有些浮夸的微笑,她走上政治募款宴会的伸展台,男性主持人以最大笔捐款人弗雷德先生的妻子称呼她,台下众人欢呼掌声。

但当她转过身走回后台时,她褪去贤妻良母的面具,你清楚从她的神情感受到枯燥与受挫,接着你会感受到这位满腹野心的女人,被社会大众给她的好妻子角色定位所压抑。

而在你观赏过《美国夫人》的九集篇幅的最后,新时代因她而来临、雷根因她而顺利当选总统,她成为了美国政治史上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这不是马修·维纳第一次处理这种近代史题材,她的代表作(甚至可以说是电视史最伟大的作品)《广告狂人》见证了广告业的动荡,前几年完结的《电脑狂人》则是见证了矽谷科技产业的爆发时期,而带领观众回到美国第二波女权运动风起云涌时代的《美国夫人》,可想而知充满着丰富、繁复的时代细节。

影集的时间背景设定在70到80年代之间,整部影集容纳着惊人的历史细节,每一集皆以剧情中不同女性角色作为主轴(同时也成为该集的标题),第一集《菲利斯》便是以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这位风暴核心为故事拉开序幕。

这位坚守保守价值的女子,成为家庭主妇的完美代言人,她与律师丈夫约翰抚养着六位孩子,但她始终觉得自己的理想与野心并没有被满足实现。

在凯特·布兰切特的表演诠释下,菲利斯这位女子充满智慧与野心,却同时冷酷无情,她曾经两度在参议员选举落选,她的竞选聚焦于国防,主张提高对抗苏联的军事武力,而接连的败选失利正是她想藉由社会运动崛起,转换跑道以取得政治声量的动机。

她注意到的议题便是此刻在美国政治圈兴起的ERA法案(平等权利修正案的缩写简称),她带领一群传统的家庭主妇组成反对ERA的联盟,企图与激进的女权运动人士对抗。

于是在《美国夫人》中,女权运动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带有失势恐惧的男性,而是来自于女性自己,直至今日女性之间仍在女权运动中,无法平息互相的对抗,菲利斯的反ERA阵线由另一位强势刻薄的主妇罗斯玛丽领导,她们极度渴望获胜的欲望,最终引发了种族歧视份子、3K党、反同份子的渗入。

但是马修·维纳的剧本并没有刻意污名、妖魔化这群反女性主义的女性,菲利斯最要好的友人爱丽丝当初为她开启了踏入ERA议题的大门。

爱丽丝是《美国夫人》中虚构的一位历史角色,透过她的角色发展,我们看见爱丽丝在追随菲利斯后的转变,她更加外向、更加有自信心,但同时也愈加对整起运动产生质疑。

爱丽丝身旁还有另一位女子帕梅拉,她是被传统家庭价值套牢的女性,她渴望能逃出这道枷锁,却又不知道如何在不听别人指示下做自己。

马修·维纳笔下的这两位女性角色,多少透露着菲利斯反ERA运动的变质,以及女性如何从中挖掘自己的内心良知与理性判断力。

在九集的《美国夫人》中,菲利斯的女性形象复杂,她的个人野心永远寄托于能否获得男性掌权者的认可与接纳,她为自己塑造出好女人的形象:称职的妻子、完美的母亲,以赢得男人们的支持。

而菲利斯也真心相信这场运动会带领她实践更伟大的理想,包括她从政的梦想,事实上,她对于ERA法案的真实意义与作用影响不怎么在乎,从事国际政治事务才是她真正的向往。

但与男人结盟的同时,菲利斯也清楚明白,女人要在政治、社会议题上取得男人的注意,恐惧永远是最有效的手段,要是哪天妻子抵抗你怎么办?要是哪天女人支配你怎么办?

菲利斯大声疾呼的政见,多半是透过煽动性强烈的讯息误导,以取得资讯不对等的大众支持,当她被对手指责传递错误讯息时,她从不为自己反驳,反而若无其事地继续阐述自己的那套说词。这个角色不只要能够大声斥责,要能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与怒火,还要具备强大的气场与情绪感染力。

当今影坛哪一位女星能比凯特·布兰切特更符合这形象?但凯特·布兰切特的表演不仅仅如此,她在几段仍流露出脆弱以及极为真诚的情绪,她发现自己其中一位儿子是同性恋的那一刻,她故作镇定地面对。

但她的眼神与五官完全无法掩饰内心的波动,随后她在教堂崩溃大哭,也使得她的反ERA运动开始加入了LGBTQ族群的议题。

性别议题、同性议题、种族议题......这些我们每天都在讲着这些议题,但究竟谁能真正了解其中意涵?又为何总是能引发不同派别之间的僵持不下?

种种的不同意见与主张,来自于信仰、价值观、个人经验、情绪、利益冲突,《美国夫人》丝毫没有避讳呈现给观众如此复杂的内容,你会看到非裔人种的女权份子之间彼此撕裂,同性恋意见领袖与其政治盟友之间仍有冲突,而带有不同主张的人士之中,究竟谁才能够真正代表女性主义?

《美国夫人》有其中一集特别出色,菲利斯与曾在白宫担任女性议题要职的吉尔·拉克尔斯豪斯相遇,这是整部影集少数两派之间有共识的时刻,两位处于光谱相反极端的女性,交换着彼此的政治哲学。

吉尔认清了男性政客同时在她们两派之间周旋,只是为了衡量哪一派能为自己获得较高的政治利益,男人们从未有打算用心聆听她们的动机,而菲利斯当然也同意,但她同时也反过来,将这群男人视为让她能取得政治利益的手段。

以菲利斯作为主轴人物的《美国夫人》,并没有因此而单一面向,里头其余女性角色的塑造丰富立体,即便是与菲利斯站在对立面的支持ERA阵线。

当中每一位角色都仍与其余角色彼此之间有所连结与冲突。ERA法案运动起初由女性杂志《Ms.》创办人格洛丽亚·斯泰纳姆、以及重要的女性主义书籍《女性的奥秘》的作者贝蒂·弗里丹所领导,这几位女性都有各自不同的理想,以及对女权运动的愿景。

格洛丽亚的形象与曝光度跟菲利斯有些类似,都是运动中个性鲜明的领导人,她对于堕胎议题念念在兹,希望能将其同时纳入ERA法案当中,在影集中占有相当大的篇幅。

这几位女性会联手只有一个简单的原因与目标:为女性争取平等,但同时她们彼此之间有自己的主张,对于如何达成目标也有不同的想法,而正是因为她们之间在意见上的磨擦,使得她们组织起来的支持ERA法案阵线,轻易便被菲利斯主导的反对派给击溃,让这场第二波女权运动黯然收尾。

标题为《雪莉》的第三集,讲述着这场女权运动承受不少偏袒白人女性的骂名,然而奥卓·阿杜巴饰演的美国人物雪莉·奇泽姆成功地在此刻加入阵营,为非裔女性争取该有的地位。

这集精彩地从政治公众、个人身份的角度,检视种族议题对于女性主义的意义。最终从这位差点成为副总统的非裔女性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至今社会是如何对待女性政治人物的遭遇。

不要怀疑,历史的教训一而再、再而三地于今日的时空重演,而历史、现实似乎总是一再让我们希望破灭。

若说从女权主义的历史,看到了民主制度对于女性的长期谎言与打压,那么菲利斯极为强势的上对下领导便是一种专制主义的展现,她的极右派立场与讯息,相当清晰且灵活,来自于她全心全意专注于如何获得胜利。

也因此当她慢慢退到幕后之后,她的缺席使得反ERA法案开始节节败退,在名为《休斯顿》的第八集,你看到曾是最要好的爱丽丝开始对行动产生质疑,最终结束于她默默对葛洛丽投以尊崇的眼光。

尽管两派主张天差地远,马修·维纳的剧本仍确保我们看到这群女性在运动之中的立场转变,让我们看见其实她们在政治主张之外,仍有些共同点。

这群高喊平等的激进女权份子们,私底下仍有不少自私自利的时刻,而终于取得法律学位的菲利斯,开始享受到更多自由空间,也更加投入家庭之外的私人生活。

而最大的共同点,当然就是两派人马都被男性政客所背叛、欺骗,使得两派的主张与理想从未获得实现,而ERA法案从年代持续到年的今日,依旧是美国政治的未解议题,你能想像挥着自由民主大旗的美国,至今仍没有一个法案保障两性平等吗?

马修·维纳的《美国夫人》精彩地透过历史,与现今的时空进行对话,你会从中看见年与年美国大选的影子,菲利斯当年在政治圈与社会造成的炫风,至今仍持续产生影响力,菲利斯在接下来的日子持续投入不同领域的议题,但她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仍是其对于女性议题的探讨。

她于年出版她的著作《川普的保守案例》不久后便过世。《美国夫人》的这段经历,显然还有更多内容值得我继续写出来。

包括信仰、社会阶级、还有更多当时呼风唤雨的政治人物,我都感到愧疚必须省略这些篇幅,正如我在文章开头所说,这部影集绝对具备学术、社会研究的价值。

《美国夫人》是马修·维纳在《广告狂人》、《电脑狂人》两部影集作品之后的另一部完美的传世经典,这是我今年至今最爱的影视作品,绝对是必看,然后一看再看。

当你转头看看外面的世界,这个我们每天必须面对的世界,无论是美国或是世界其他国家,政治人物操纵着舆论、运用不实的讯息来煽动人民、利用仇恨情绪以撕裂人民。

《美国夫人》让我们清楚看到,为了自己私利而挺身从事政治活动、运用高压手段以获取民粹支持,那绝对不是民主该有的样子,那叫做独裁、叫做法西斯。

《美国夫人》同时提醒着我们,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绝对都不是只有单一一种面向,即使有同样理想的人们仍会产生冲突摩擦,这是否代表这个世界不可能迎来团结的一天?

《美国夫人》是部会让你持续思考的作品,让我们看见在平等上,人们至今的伟大成就,我们历经了好长一段路才享有今日的光景,但同时我们前方仍有更长的一段路要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5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