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骑士》作为漫威第四阶段的一份子,揉合了英雄作品中较为罕见的埃及神话,但主题仍不脱本阶段的宗旨:创伤之后的疗愈。
若说《尚气与十环传奇》、《永恒族》以及《黑寡妇》谈的是家人之间的和解,《月光骑士》则跟《汪达幻视》十分相像,均提到了面对创伤时的哀悼以及逃避,并如《洛基》一般,主角同样得要学习跟多重的自我建立关系,才好突破庞大的僵局。
当然,创伤通常意味着习以为常的世界转瞬崩解,少了熟悉的生活轨迹,重建的过程必然伴随大量的迷惘、混乱,就如《月光骑士》中的马克一般,撕裂自己的人格,只为安放受挫的童年。
甚者,宏观来讲,弹指事件足以被视为漫威宇宙独有的集体创伤,不仅是普通人,就连英雄们都得重新拼凑慌乱的日常。
换言之,即使多数人皆能回归现实,但令人安心的一切,却已悄悄走远。这就好比新冠疫情:全球做为一种社群,共同经历某种程度的幽微性死亡,又轻又重,一瞬间失去了想像中的未来展望,以及陪伴数年的亲友们。
萨诺斯的弹指事件,仿佛像是一种未来洞见,冥冥之中揭露了现实世界的走向,令人毛骨悚然。不过,虚实之间的偶然,可不只是自然界的捉弄,也确实反映了人类最为真实的集体恐惧──社群关系的毁灭,而这更是《月光骑士》一路埋藏的核心伏笔。
顺着故事的推移,我们逐步发现,本以为的主角斯蒂芬,不过是主人格马克的替身,用来确保他能在母亲的怨怼、暴力之下幸存的心理防卫机制。然而,这一个有助于生存的人格,其特质却不如大众假设的强悍、阳刚。
相反地,斯蒂芬更为纤细、阴柔,甚至还有一点懦弱,大多时候都以「逃跑」作为主要应对策略。
相较于武力高强的马克,面对战斗,斯蒂芬可以说是显得非常没用。
于是,这也不禁让人好奇,何以史蒂芬会是「拯救」马克的子人格?
《月光骑士》第五集揭露,斯蒂芬其实是马克依照虚构人物──史蒂芬葛兰特博士想像而来,但那仅是最外层的形貌;试着往下挖掘,即能发现斯蒂芬的性格设计,恰恰契合马克的需求:修补残破的童年。
以此来说,斯蒂芬的细腻,那些好奇与乐天,正是马克需要的欺骗。斯蒂芬帮助马克在无助且无望的成长中,召唤出一盏名为希望的光火,更让他拥有随时遁逃的信道。藉由斯蒂芬,马克扭曲、否定了自己不被爱的事实,进而得以活在虚构的理想世界。
易言之,斯蒂芬这个人格是精神界的救赎,他所提供的功能,刚好补全马克的缺憾,就如长久以来的心理学假定:面对各种威胁,人类往往得要灵巧运用战斗或是逃跑,才有办法续存下去,尤其是在日渐复杂的当代,两者缺一不可。
可惜的是,精神界的平衡,仍旧会因为真实世界的冲击而溃堤,好比说母亲的去世。对马克而言,那看似是痛苦的起源消失了,但换个角度想,死亡的不可逆,同样也让马克永远地失去修复关系的可能性。这正好解释了为何马克明明是主人格,却逐渐匿踪,并在之后让出人格主导权──因为他历经了彻底的绝望。
纵观《月光骑士》六集,奥斯卡伊萨克的演出非常吸睛,少了他变色龙般的演技,整个系列绝对会黯然失色。然而,影集的呈现方式,容易让人误会斯蒂芬是无中生有的崭新人格,再加上其它的影视作品,也时常会以「异变」这种误解去勾勒「解离性身份障碍」,好似一副皮囊,装载着复数的灵魂。
但在医疗实务上,人们口中的主副人格,其实皆属单一的主体。作为内在保护机制,那并不是心灵的分身,而是人格的破碎,扰乱意识的连续性,因而导致患者的记忆、知觉蒙上一层浓雾,再再迷失自己的航路。
换句话说,斯蒂芬并非从石头蹦出来的救世主,更像是一种应急、病态的成长,目的在于提升马克这个人的心灵延展性,确保他未来面对相似的危机时,具备弹性响应的策略与技巧。想当然,着眼于治疗与康复,马克与斯蒂芬终究仍得融合,促使分裂的自我合而为一,才好发展出兼具灵活性的完整自我。
回到剧情,马克与斯蒂芬同时手持一颗心脏的环节,即是象征式的内在统合。只不过,为了继续推进故事,影集自然不可能让斯蒂芬完全消失,却也确实让他转变成一种可以沟通的意识结构,不但能被马克辨识,更不会引发记忆乱流,还能合作击退反派,而这亦算是相符实务场域的康复进程。
毕竟,融合是理想上的长远目标,能否顺利完成,还得考虑个别差异、环境因子,绝非一蹴可及。
另外,除非是还有漏网之鱼,比如潜伏于意识之外的第三种人格(意即影集片尾所示),否则在人格共存且能合作的基础下,照理来说,不会再次出现记忆断片/屏障的状况。目前看起来,虽然解决了大反派,但显然关于马克、斯蒂芬的心灵旅途仍有一段路要走。
承前若干讨论,大多聚焦于马克身上,但精神世界的疆域,犹如心理学家荣格所言,并不局限于单一人类的脑海中。上古的传说、神话与神祇,全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延伸,再以一种集体性的权威,反过来规范「生产信仰」的我们。
若以后的角度来谈,拉回古埃及,人类不过是盒子里的玩具,就连享有神力的法老替身,都像是受神摆布的傀儡,直到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崛起,精神世界的束缚也才终于松绑。
也因此,随着时代进步,我们会有叛逆的替身,比如说拒绝轻易服从的蕾拉、马克与斯蒂芬。以此来说,哈罗之所以会被放在反派的位置,答案很明显:重点不在内心的天秤是否平衡,而是他的忠诚──或是说盲从,违反现代社会对于自由意志的追寻。
由此可知,影集当中实际想对抗的,除了恶人,更是暴虐的神。这恰巧延续《永恒族》的命题,持续地阐述人类对于极权力量的抵抗。巧合的是,这正好又相符现实趋势,不自觉地再现民主以及极权的对峙现况,还有人们害怕丧失自由的焦虑。
谈回马克,其精神状态,亦让影集充满玩味性。尤其是,剧情的建构全都仰赖眼前这一位不可靠的叙事者,究竟何者为真?何者又为虚构的妄想?一时之间,事理的真相变得难以捉摸,似曾相识的摆设、人物以及摇晃的病房,正是在凸显这种不确定性。
比较可惜的是,前述的暧昧状态,很快就被厘清,虽然马克精神状态欠佳,但影集中的河马、鳄鱼以及骨鸟,并不是马克的脑内妄想,而是超越物质界的玄奥力量。不过,如前所述,马克的精神世界依然存在着秘密,观众仅仅窥探了记忆殿堂的一角,那些阴暗、潮湿,甚至腐臭的居室,尽数等待未来的探访。
有趣的是,取用精神病院做为内在世界的形象,一方暗示精神的絮乱,另一方面也能用来引出一个人对于自我的认识,正如第六集所言:
马克选择拥抱不正常,并且以此组建有关于英雄的认同与姿态。
到头来,虽然影集没有往心理惊悚的方向耕耘,但就效果而言,试图兼顾娱乐与情感描绘这一点,值得赞许。
再说,已有太多精神分裂式的恐怖片,能有不同以往的影剧风格,未必是件坏事。毕竟,精神疾病或许能够提味,却也不该总是做为托衬张力的便利性道具,若想拍摄相关主题,在避免污名化的考察下,无疑需要谨慎执行。
除此之外,本作并没有电影宇宙的加持,在缺少知名角色的情况下,《月光骑士》进一步证明:只要主题新颖且有趣,就算是完全陌生的异能、神话,仍旧有它的卖点,而这多少替漫威影业打上一针强心剂,巩固其布局信心,接续扩张多元的英雄世界。
至于说本作的缺点,应是节奏把控有待加强,时快时慢,难免让人觉得纷乱,甚至消磨耐心,尤其第三集特别拖沓,不免流失观众。幸好,后续两集又能贴合主角的处境,献出惊悚且真挚的内容。
季终集再以绚丽的打斗、服装还有巨兽互殴画下句号,虽然稍嫌仓促,声光氛围却也符合品牌定位:娱乐优先的准则,可说是功大于过。
整体来讲,归功于原作设定,《月光骑士》所包含的元素不仅丰富,例如埃及神祇、陵墓冒险以及精神疾患,结合的手法更是用心,巧妙地将多重人格这件事贯穿到底,而非流于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