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过往影集以冒险和探索为主,《星际迷航:发现号》(StarTrek:Discovery)则以星际联邦与克林贡人之间的战争为叙事核心,强调高度连续性的故事,调性上更接近电影版(特别是一、二集),试图为现代观众打造一出现代版的《StarTrek》。但概念虽然有趣,个别元素也有潜力,四集下来《星际迷航:发现号》似乎还在摸索叙事方向,试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让本剧要不是死忠粉丝限定,要不只能放眼未来。要讨论《星际迷航:发现号》,首先得先理解《星际迷航:发现号》背后的发展故事。《星际迷航:发现号》一开始的原创节目统筹选定了近年以《汉尼拔》大受影迷欢迎的的布莱恩·福勒,搭档《星际迷航》电影版的编剧艾里克斯·库兹曼。但前置作业开始不久,福勒因为同时身兼《美国众神》的节目统筹分身乏术,同时与电视台意见不合,因此决定离开《星际迷航:发现号》,由过往曾与福勒合作过的格瑞辰·J·博格与阿伦·哈伯特接手,另外再加上电影编剧阿齐瓦·高斯曼(近期有《黑塔》和《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等“经典”,但过去也不乏《危机边缘》等有意思的美剧),幕前幕后皆是暗潮汹涌。也因此,很难说现在的《星际迷航:发现号》究竟是好或不好,甚至,究竟要航向何方。本剧时间上设定在第一代剧集的十年前(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往角色登场,但可以说是前传),至今播了四集,一、二集更像是前传的前传,直到第三集最后五分钟才算是《星际迷航:发现号》影集正式开始。这当然可以视为幕后更换节目统筹所带来的故事方向调整,前两集的部分故事线(如女主角的独特身份或数名配角)也多少有延续至正式登场的星舰:发现号,但强调高度连续性而非各集独立存在的故事,让前后的转变特别突兀(重开机当然不是不行,但是一季还没一半就重开机也太奇怪了…),也造成实际出现在发现号上的角色莫名有些单调无趣,故事甚至时不时显得松散凌乱(克林贡的故事几乎清一色拖戏,第四集某个角色的死也相当莫名),让本剧试图同时保有近年《星际迷航》电影与过往《星舰迷航》的特质,融合上却出现明显问题,若要修正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但至少,《星际迷航:发现号》里头有着不少亮眼的个别元素,让人还是会感兴趣想看下去。女主角迈克尔是个相当有意思的角色,从组员而非舰长眼光切入影集世界称得上是耳目一新,索妮夸·马丁-格林个人魅力也够强烈可以支撑,同时与道格·琼斯饰演的萨鲁也有着不错的互动。有福勒的摄影老班底吉尔莫·纳瓦罗加持,加上近年CG技术的革新,让本剧视觉上相当抢眼。而面对近年动荡纷扰的国际社会,观众更需要《星际迷航》这样能够利用未来科技诉说时下故事的媒介(《星际迷航:发现号》的克林贡人便是相当呼应美国大选的版本),不可否认在第三集最后,当迈克尔看见不同文化与世界的时候,即使只是惊鸿一瞥,仍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期待更多、更复杂、更奇诡也更美丽的冒险故事。只是如果继续紧抓着整个连续性叙事与战争线不放,则《星际迷航:发现号》距离优秀还有很长的一段路。《StarTrek》做为一个IP有无止境的可能性,悠远的历史传统,以及半个世纪累积下来的故事风格,这对本剧来说既是大礼,也是诅咒。没有人说《星际迷航:发现号》不能试着走出自己想走的路,只是路怎么走,适不适合走,恐怕还有待时间观察。(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6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