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第5届北京纪实影像周主题活动之“赋能乡村振兴:影像创作与传播”主题学术论坛在京举行。解读中国工作室国际部负责人祝伊杰受邀参与研讨。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赵捷出席并致辞。赵捷指出,纪录片行业要通过优秀的纪实影像作品与有效的传播策略,多方链接合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赵捷致辞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王春光致辞表示,中国的农村、中国的农民是世界上最多样性、丰富性、最有文化底蕴的一个地方,纪实影像要把这些内容呈现出来,把乡村的故事讲好,才能真正助推乡村振兴。△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王春光致辞本次“赋能乡村振兴:影像创作与传播”主题学术论坛邀请解读中国工作室国际部主任祝伊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专题节目牵头人冯其器、纪录电影《黄河尕谣》导演张楠参与圆桌论坛。△“影视创作与乡村振兴”圆桌论坛
中国外文局解读中国工作室国际部主任祝伊杰结合解读中国工作室近年来与国外知名导演合拍的乡村题材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走近大凉山》及《中国减贫:史无前例的人类奇迹》,从国际合拍经验以及新形势下的国际传播这两个角度进行了分享。由两度获得奥斯卡奖的资深英国纪录片导演柯文思执导的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以成熟精致的纪录片制作手法、国际化的叙事风格,让国内外观众透过感受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流变感知中国故事,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纪录片《走近大凉山》由日本知名网红导演竹内亮执导,竹内亮导演的纪录片的语言优势、擅长采访调动情绪的专业能力,让他更加深入地走进当地人民的生活,进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纪录片《中国减贫:史无前例的人类奇迹》的导演藤田纯夫,以学者身份,从城乡发展、中日发展对比的角度去思考中国脱贫实践的世界意义。祝伊杰表示,在国际传播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寻求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在纪录片创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纪录片这种真实影像的方式,可以让国际观众对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把中国真实的、基层的、农村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和饱满的故事传递给世界上更多的人。随着我们的国家战略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讲好中国乡村故事也是国际传播的重要发力点。△解读中国工作室国际部主任祝伊杰参与研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专题节目部牵头人冯其器表示,创作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必须要近距离、长时间地在乡村去观察那里的人和故事,才能真正地做出有生命力的、有价值的作品。此外,她分享了全民影像计划《同频共振》,并向公众征集乡村振兴题材的影片。她认为,媒体的作用是桥梁,是让更多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