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12141320.html
《花木兰》,这个也许是全球电影观众最熟悉的中国故事之一,终于要再度迎接另一次电影改编的机会。
回想年的迪士尼动画电影改编版《花木兰》(Mulan),在全球缔下超过3亿美金的票房佳绩,同时收获了极佳口碑。22年后第一次由真人演员再次改编这个中国传奇故事,却似乎没有获得相应的期望,最糟的是,中国观众对这次改编似乎颇有微词。
而不管你是否对即将上映的真人电影《花木兰》感兴趣,我能告诉你,新旧电影版《花木兰》的背后故事,绝对比这些电影都要精采百倍。
迪士尼年动画电影《花木兰》。
当西洋自由影剧碰上东方极权市场
故事要从年的动画电影《花木兰》讲起,我们在提到大师马丁史柯西斯(MartinScorsese)与中国的数十年恩怨时已经提到,天真的迪士尼,原本希望发行史柯西斯执导的《达赖的一生》(Kundun),作为打开中国电影市场窄门的契机。没想到此举却踩到了对西藏异议人士头痛的中国政府痛脚。
他们火速封杀了《达赖的一生》,并且禁止一切老鼠之家的电影在中国上映。这连带地影响了隔年的重点电影《花木兰》在中国的生路。最终,迪士尼主席麦可艾斯纳(MichaelD.Eisner)甚至得亲赴中国磕头道歉。
史柯西斯执导的《达赖的一生》。
「《达赖的一生》完全污辱了我们的朋友,但是全世界除了记者之外,没有什么观众看过这部电影。」
身为堂堂老鼠帝国的主人,艾斯纳的姿态几乎趴到地上去了。在中国国家领导人朱镕基面前,前来为《达赖的一生》道歉的艾斯纳,恨不得用火焰放射器将《达赖的一生》所有拷贝一次销毁。
《达赖的一生》。
推荐阅读那些年,马丁史柯西斯、迪士尼、与中国政府的黑历史(上)&(下)
最终,这次道歉改变了迪士尼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迪士尼从此对中国市场推心置腹──自我管制的水准甚至高于中国政府的规定。以此迪士尼换得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连带所有的迪士尼作品都拥有纯正中国口音的配音音轨与中文字幕,即便是外销给台湾或是香港的版本,也都是根据高大上的中国版本再进行修改的。
迪士尼的DisneyChannel也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且制作了在地的中国迪士尼儿童节目。迪士尼集团最重要的游乐园业务,后来也在上海与香港建立了新的迪士尼乐园。
艾斯纳(右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曾庆红(左二)一起为香港迪士尼开幕剪彩。
一切看起来如此美好,证明跪地磕头是有意义。数十年后,迪士尼当年在这个全球最大电影市场的赌注,如今看来是完全正确的。年老鼠之家的四部电影,包括《惊奇队长》(CaptainMarvel)、《狮子王》(TheLionKing)、《冰雪奇缘2》(FrozenII)与《阿拉丁》(Aladdin),总共在中国的总票房合计超过了4.5亿美金。
《阿拉丁》在上海首映。
这还没有算上在美国票房疲软的《艾莉塔:战斗天使》(Alita:BattleAngel),这部迪士尼福斯电影,在中国获得1.3亿美金票房,成绩还超越了《冰雪奇缘2》与《狮子王》。更别提影史冠军《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Avengers:Endgame),中国6.1亿美金票房,是让这部电影登上王位的最强助力。
《艾莉塔:战斗天使》在中国受到欢迎。
一年将近12亿美金的中国票房,当然会让迪士尼笑颜逐开,更别提这个数字背后代表的周边商品与玩具收益。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年的《花木兰》,这部开启迪士尼中国光荣之路的电影,当时却没有那么光荣:它的票房凄惨,甚至连评价都不上不下,而这些失败,连带地影响了年的真人电影版《花木兰》,让这部新《花木兰》,看起来很不像你熟悉的《花木兰》。
年《花木兰》。
动画电影《花木兰》不受乡亲父老欢迎的三个原因
花木兰家住湖南──至少湖南是众说纷纭的花木兰出身里其中一个说法──当年《花木兰》终于在湖南上映时,家乡长老是不是应该表达一点对家乡女儿的热情呢?结果没有。《花木兰》在湖南上映了3周,总票房却仅有3万美金,大概仅有成龙的《尖峰时刻》(RushHour)票房的一半不到。
《尖峰时刻》。
事实上不只湖南人不捧场,整个中国都对这部全球票房3亿美金的电影不太捧场,北京放映这部电影的戏院里,有超过半数的4百个座位空无一人。相反地,成龙的大鼻子在中国大银幕上非常受到欢迎,中国观众们根本不认得成龙的黑人搭档克里斯塔克(ChrisTucker),但对这对黄黑警察拍档非常捧场。
克里斯塔克这几年还赴中国参加公开活动。
这是怎么回事?花木兰与成龙都是中国耳熟能详的明星人物,他们都远渡重洋,在好莱坞华丽转身,透过外国导演、外国配角与外国电影技术,各自拍出了一部纯好莱坞电影。但是《尖峰时刻》明显比《花木兰》争气许多,它甚至比起应该掳获更多家庭观众的《花木兰》更火红。
年《花木兰》。
原因之一,在于年6月就上映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在中国迟至年2月底才上映。这么长的延期,当然是因为《达赖的一生》带来的灾难。
中国政府惩罚性的延后了《花木兰》的映期,我们知道,中国政府从来不明说他们的电影审核机制判断标准,而迪士尼仅知道这部寄予厚望的动画电影,允许在中国上映,但是何时上映?却不是他们能够影响的结果。最终,中国观众延迟了8个月才看到这部电影。
上海迪士尼是当年艾斯纳道歉赔罪的筹码,他承诺将在中国成立一座新乐园。
原因之二,其实台湾当年也比美国晚了将近半个月才看到《花木兰》,但是8个月的延迟上映,在中国就等于「无须上映」,因为大家都已经透过盗版DVD看完了。
强大的中国盗版网路,已经在这8个月之中安稳地复制了无数份《花木兰》光碟,将其配上简体中文字幕广为流传。当年中国观众甚至根本不期望上映,因为他们已经自力跨越了法规的障碍、跨越了中国政府对迪士尼的惩罚性制裁。
年《花木兰》。
原因之三听来有点牵强:最终《花木兰》获准于年2月底上映,而当时正值中国春节期间,许多孩子正在家中与家人团聚,而中国许多乡镇当时仍然没有电影院设施,这导致回家过年的中国孩子们无法看到《花木兰》。
这个理由很明显是穿凿附会,因为仍然有许多人会回到北京或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过年,但是这部电影的票房仍然悲惨。事实上《花木兰》的票房在中国各地都很悲惨,代表不是因为孩子老家没有电影院才不能看到《花木兰》,而是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上戏院去看《花木兰》──但会跑去看《尖峰时刻》。
年《花木兰》。
喝过洋墨水「归国子女」的坎坷路
延期导致盗版横行,这似乎是《花木兰》与许多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宿命。但这些理由仅仅是表面原因,更深层的问题,在于中国观众并不买单《花木兰》呈现的中国文化与人物形象。
「(木须龙)根本就不是中国龙!」
在巴尔的摩太阳报年的报导里,一位中国电影观众抱怨,
「我一看就知道,把龙设计成这样的工作人员,绝对是美国人。」
木须龙。
《花木兰》许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电影、电视影集或是舞台剧的定番剧目。中国观众对于花木兰过度熟悉的印象,甚至已经放弃了理解花木兰传说的真实性──有些研究指出花木兰可能是少数民族。这种印象让他们在观赏《花木兰》时获得了极大的文化冲击。
他们称呼《花木兰》是「洋木兰」;抱怨木兰细目宽脸的样貌像是韩国人、或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女子刻版印象;抱怨花木兰太过个人主义或独断直行,不符合中国文化的家庭观念;而几乎每个角色都忘记了中国文化中的含蓄之美,他们之间相识甚至是相恋的过程,开放地像是外国人一般简单快速。
花木兰的长相遭到中国观众嫌弃。
最后,老鼠之家割肉断骨之后,却无法让他们的伟大英雌获得中国观众的欢心。《花木兰》在中国市场被视为一场失败的尝试,延期、盗版与文化差异,让迟来的《花木兰》横死沙场。但是就像另一句中国谚语:「失败是成功之母」。迪士尼当年这场昂贵的中国式失败,却并非毫无价值。至少,它让迪士尼非常清楚地理解一个重要的道理:
「如果要拍《花木兰》,一定要拍出让中国观众喜爱的《花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