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生活摄影艺术家郑阳在抽象艺术中探寻

8月16日,一个名为《风中的歌》的抽象艺术展在上海外滩8号拉开序幕,这个展览是视觉艺术家、摄影家郑阳最新系列作品的呈现。

视觉艺术家、摄影家郑阳

年-年,郑阳在旅居泰国与回到上海期间,完成了这一系列的创作,80余幅作品大多源自于他对于大自然的体悟。童年时突然的失聪,让他必须利用人工耳蜗才能重新构建起对于这个世界声音的认知。但正如他的理解,人类的“五觉”是相通的,所以他提出了“用眼睛听到声音”这个很有意思的概念,他利用“光线绘画”对于自然景象加以想像与重构,将它们变成了一幅幅抽象化的画意摄影作品。

这个为期十天的展览其中作品曾经去到过德国柏林、西班牙巴塞罗那等地,并举办过中国巡回展,此次落地上海,选址在与人流涌动的外滩仅一条马路之隔的外滩建筑群内,这些跨越百年的历史建筑与郑阳打碎具象的艺术作品在此交映,是一种充满冲突感的呈现。

对于郑阳来说,选址于此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他形容为“理想的落地”。他自小对于外滩经典的建筑群有着很深的感情,“因为在很小的时候我就通过电影,看到过外滩建筑群发生的故事,如果有一天我的展览能在这里呈现,对我来说就好像是实现了小时候在电视屏幕上面看到的场景,而我的作品参与进去,似在建筑内上演了新的故事。”

此前曾因德国总理施罗德、足球巨星大卫·贝克汉姆、好莱坞影星尼古拉斯·凯奇、文学大家木心、白先勇等知名人士拍摄肖像照,而在摄影圈内闻名的郑阳,此次完成的全新抽象系列作品,也标志着他从摄影师到视觉艺术家的一个“飞跃式”转型。

《风中的歌》的抽象艺术展在上海外滩8号拉开序幕

抽象艺术的灵感与表达

旅居泰国的时候,某一个清晨,被窗外鸟鸣声唤醒的郑阳得到了全新的灵感。“我听到了很多小鸟的叫声,它们在不同的树上互相鸣叫。它们的声音在空中是一种无形的传播,但我突然想到,我是不是可以把小鸟的叫声变成一个形体,然后染上不同的色彩,让叫声也能有颜色。”最终,他把这个灵感实现了,郑阳为这幅作品命名《鸟鸣的色彩》。

在《风中的歌》抽象摄影艺术展的开幕活动上,郑阳的母亲代表他将这幅作品进行了捐赠,款项用于帮助那些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们,为他们购买助听器,希望他们也能真正“触摸”到声音的美妙。

郑阳作品《鸟鸣的色彩》

类似这样的灵感故事还有很多,那些源自大自然中的星空、海洋、雷电,甚至火山爆发,都成为了郑阳此次抽象艺术作品系列的创作理念。尽管有些场景他并没有真实地经历过,但通过想像、技术,郑阳把它们加以打磨,变成奇妙的画面组合。

郑阳介绍道,在此次展览的作品中有两个类别,一个是“自然系列”,另一个是“钻石系列”。自然系列将绘画与摄影相结合,是先绘画,后再利用媒介放大画面,以小见大。而钻石系列则纯粹是——相机光线绘画技法,拍摄出非常曼妙的线条感。再利用电脑进行后期制作,表现出冲击视觉化的呈现效果。

郑阳钻石系列作品《静宇舞轩》

五大作品系列

8岁时“被外星人偷走听力”,后来接触到摄影于郑阳来说颇有点“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又开启一扇窗”的意味。时间倒回到15年前,那时郑阳第一次真正决定把摄影变成了一份严肃事业。后来陆陆续续为名人拍摄肖像,又开启了自己的旅行系列作品。15年间,郑阳已经创作出了五个不同系列的摄影作品,同时拥有自己的美学演讲《郑可能性》,并在写一本有关于摄影的随笔集。

他相信生命给予每个人的时间,都是让他可以去做好一件事。“我的作品,还有我的演讲,以及所有我正在做的这些事情,其实它们是围绕着‘影像文化’这个核心的,这于我来说就是命运让我去做好的那一件事,而它们又有着不同的分支。”

因为热爱摇滚乐,郑阳迈入摄影圈的第一个系列作品是“摇滚影集”,他用自己的镜头展现出了对于这种特定音乐类型的理解。后来受到20世纪享誉世界的人像摄影大师优素福·卡什的影响,郑阳也开始尝试为世界名流拍摄人物肖像。他的初心就是希望可以去还原摄影的记录功能性,用镜头记录这个时代的名流。

走遍50个国家,然后出一本旅行系列摄影画册,是郑阳给自己设立的第三个系列作品的目标。他将这组人文系列作品定义为“定格电影”,副标题则为“每个人都是一部行走的电影”——不同的国家与人们在他的镜头中呈现出像电影一样的画面,其中的新鲜感与未知性推动着郑阳不断向前。

“它(旅行摄影)是新的一切,你不知道你第二天会遇到什么样的人,遇到什么样的场景,这种感觉正好是艺术创作所需要的一种期待,一种希望感。所以我也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能够给别人呈现“生命是行走的电影”理念。”

在泰国旅居经历也催生出郑阳的第四个系列作品,是关于佛教题材的。尽管这个系列并不是他最主流和“出圈”的作品代表,数量也比较少,但郑阳同样非常看重。他也渐渐为自己的作品搭建起框架,他希望自己的作品是有国际性的。

最新的作品就是此次展出的抽象摄影艺术作品,这是郑阳更深入的作品,也是他的转型之作。之所以有这样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型,郑阳坦言是因为明显感觉到,前几个系列没有办法满足自己更多的创作表达欲望。

“我现在所希望表达的是通过抽象能够赋予作品想象、张力,它可能是从画面之外的想像,这样子每个人(都能有)不同的见解,这样就不是一朵花,是一个大千世界的感觉了。”郑阳说,“我很有职业规划性,我要把自已的工作理念,还有框架都做到丰富饱满,要想到10~20年后的样子。”

如今,郑阳为了自己的第三个系列作品已经走遍了20多个国家,受到疫情的影响,他暂时停下了脚步。“等一切安定下来,我还会继续走下去。”他坚定地说。

视觉艺术家、摄影家郑阳

突破与重构

在年转型之前,郑阳的摄影风格多以“黑白色调”为主,黑白代表着经典,黑白所蕴含的张力和强对比度令他着迷。这主要也是受到了摄影大师优素福·卡什的影响。他开玩笑的说,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问到他关于“为什么选择黑白摄影”这个问题,而不是“为什么拍彩色”,在他看来,黑白是最先产生的,是自摄影技术发明时就有的,黑白其实才是摄影的基调。

郑阳在做名流肖像摄影时,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就是为文学大家木心连续拍摄了三年的肖像照。最初被木心写的书所吸引,郑阳在得知木心先生已回国后,两度专程去到乌镇寻找木心。最终,他见到了诗人,木心也被他的诚意与作品打动,同意郑阳为他拍摄肖像照。

3年间,郑阳为木心拍了很多的照片,这些照片都被他无偿地捐给了木心美术馆。如今,这些照片就在木心美术馆循环播放,郑阳直言,木心是他拍过的记忆最深刻的人,“因为我们不仅仅只是拍摄,我们也交往了3年,对于他这样的一位艺术大家,他给我的感觉是像一位老人家、身边一位好朋友的感觉,并不是高高在上那样的感觉,而且诗人还为我带来了很多的艺术养分。”

郑阳镜头下的诗人木心

“认认真真的生活”,郑阳提到这句话,他觉得如果想去做成一件事业,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

后来,希望不断打破传统,谋求全新的视觉呈现效果,郑阳选择了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他曾经听到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是具象破坏了物体的美”,摄影就是在呈现物体的线条与组合的美,但有一种“下定义”的意味在其中。而抽象则就变成了一个视觉挑战,没有见过的东西对于我们的视觉经验来说是陌生的,这种“陌生感”就是推进郑阳创作的动力。

“我觉得拍摄一个苹果又不仅仅只是体现苹果,它可以变成另外的物体,这是一种重构,这种重构是让我觉得有意思的。”他说,“我觉得艺术应该是要有突破的,这就要有去打破自己,要去创新,要去有‘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这样的一种心态。”

老相机收藏家

郑阳还有一个身份,是老相机收藏家。通过与国内外老相机收藏家交流,他收藏了从年迄今的60余台经典老相机。他说自己准备在藏品达到台的时候,做一个老相机收藏展。而他的部分作品在此次抽象艺术展期间亦有展出。

郑阳收藏的老相机

这些老相机保存完好,尽管因为年代久远的原因,大部分的功能却都可以正常使用。同时,每一台背后都有着一定的历史意义,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这也是郑阳挑选老相机的三大要素。

年,郑阳在南京购买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他将这台相机称作自己的“老伙伴”,这是一台柯达数码相机,如今已经不能正常使用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他决定开始收藏老相机。

有意思的是,郑阳有一台诞生于年的老相机藏品,和他拥有的第一台相机一样,也是柯达品牌生产的。而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一台胶片机。这台一百多年前生产的相机,如今依然可以正常操作和使用,郑阳还会用它去给客户或者家人拍照。“我就感觉在20岁的时候用柯达相机拍照,时光转到30岁的时候还在用柯达相机拍照。”但这两部相机之间跨越了年的历程。

视觉艺术家、摄影家郑阳

这也令他感受到了老相机收藏真正的意义所在,“那就是胶片相机可能年后还可以正常使用,但是数码相机10年、15年之后,因为电子元件老化的原因就不能再使用了。就好像是你刚出社会的时候有一个朋友伴随着你,而你可能很快就会和更强力的人们产生了合作,但是你没有忘记老朋友,你还是把它放在心里面与身边。“

“老相机对于我而言,它代表的是前人的心血结晶,是我们需要去重温、重视、珍惜的。”他说,“收藏老相机的意义,不在于相机的数量,而是每台相机背后的故事。我收藏这些相机,也是希望能通过‘影像文化’这个理念,去传达摄影带给人们更深的魅力。”

以下福布斯中国对话郑阳(节选):

福布斯中国:您会如何形容自己的摄影风格?

郑阳:我的作品表达最核心的就是“美”。我非常喜欢美的艺术,我不喜欢怪异或者是奇怪的艺术,但是我尊重每一位艺术家创作的艺术风格,只是我的风格就是美。无论是小鸟的叫声,还是我们头顶的星空,或者是火山爆发的感觉,我都一定要感受与表达大自然的美,这样的一种创作理念。

福布斯中国:那您认为究竟什么是“美”?

郑阳:对于我来说,美的标准是不同的,当我们看到一幅作品,它没有说话,没有表达,但我把它放在那里,观者的内心可能会被打动,会从心底里产生愉悦,我觉得美是一种人类的本能。当一个人看到美的事物,或者是听到一段美妙的音乐,他的心受到牵动,这种牵动是我理解的美,它是微妙的,是曼妙的,但它又是没有完全硬性的定义,因为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会相同,美的标准是弹性的。美首先要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这个就是我对作品内美的定义。

视觉艺术家、摄影家郑阳

福布斯中国:您认为摄影与抽象艺术摄影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郑阳:在我来看,摄影是一种对技术与手法的控制,而艺术是偏重想象力、创新力,他们两个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摄影本质是记录某一个具体的物体,但是艺术(家)可以用很多方式去呈现这个物体,甚至可以把这个建筑去改成另外一种形状。我觉得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是不敢想和敢想敢做的区别。敢想说明有一定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对于从事创作最重要的,摄影创作做得好,它可能就是艺术,而艺术做得不好,它就什么也不是。

福布斯中国:您认为究竟什么是艺术?对于社会和人类来说,艺术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郑阳:艺术要先打动自己,艺术如果从一个理论上来说,可以有一个很系统化的回答,但是这样的回答没有什么意思的,变成好像是你在说一个理论,艺术,我还是坚持在不同的国度文化内艺术肯定是有不同的理解。而我心中的艺术,他首先第一个是美的,第二个他是可以有去打动别人的心灵力量。第三个,最好是能够给社会带来更好的积极正面影响意义,传播“真善美”使更多人获得精神心理上的快乐能量。“真”与“珍”同音,多么美好,这也是艺术不可少的要素。

这是我理解的艺术,美是初始亦是终极,这也是艺术存在于社会上的意义。

视觉艺术家、摄影家郑阳

福布斯生活系列活动

涵盖沙龙、晚宴、论坛、展览、品鉴会等形式

畅谈健康、消费、居住、出行、科技等前沿趋势

致力于打造生活爱好者与创新者的跨界交流平台

见证中国新消费时代的美好生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4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