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影会客厅对话电影刮大风主创这是陕北

在黄土高原上,陕北荟萃了黄土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古长城边塞文化、宗教历史文化、近代革命文化以及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热爱西部沃土的秦小鹏导演将镜头聚焦陕北,拍摄了电影《刮大风》,影片以三代陕北人的生存状态为标本,以社会民俗为贯穿意象,传递文化力量。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融媒体栏目《西影会客厅》,去看看电影《刮大风》背后的故事。

《刮大风》的片名来自陕北说书

电影《刮大风》讲述了陕北人民对黄土地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该片入围第二届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同时入围多个国际电影节并获奖。

影片的一开始,戴着白羊肚子手巾的陕北老汉,挥动着镢头重重地抛在土地上的一刹那,发出的浑然厚重的响声,把人们的心牢牢地揪回了那片黄土地。这是影片发起人也是总制片人王延生的乡土情节,因为这股“情”,让《刮大风》这部电影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

追求影片真实感全部是素人演员

百年前的陕北应该是什么样?当时的人们又是如何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如何才能在真实还原陕北民俗的同时,又将陕北的文化精粹准确传达出来?导演秦小鹏在一次民俗调查中,找到了答案。

为了追求人物在形象质感上的真实,《刮大风》使用的全部都是素人演员,许多角色甚至就是陕北地地道道的农民。

在曾经的黄土地上,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而这段陕北说书《刮大风》就是对这种陕北生活的生动写照。

传承陕北民俗文化的遗像

黄土地上的辛勤劳作,放羊牧歌,腰鼓飞扬;古老的葬礼仪式,石头匠人的艰辛与欢乐,美妙的陕北小曲;赶集说书,迎亲嫁娶的热闹场景,洞房听门、新生命的诞生……影片里每一个情节和画面都承载着浑厚的陕北文化,而电影中也多次前后呼应,体现了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有人说《刮大风》是一部纪录风格的故事片,也有人认为它是陕北民俗的遗像,但关于《刮大风》这部电影我们也许始终无法下一个定义。

因为拍摄的素材量巨大,许多素材并没有剪辑进正片,于是有了短片《上苍指引我们踏歌而行》,这部短片也在国际上收获赞誉。

《刮大风》在“如何拍摄民族文化电影”问题上做出了一个良好的探讨。在商业电影充斥中国院线的今天,像《刮大风》这样电影做到了另外一种“深入人心”。

西影传媒是西影集团战略布局的“电影+融媒体”创新平台,《西影会客厅》是由西影传媒重点打造的融媒体栏目,年全新升级,邀请多位影视人畅聊丝路上的光影故事,分享创作的幕后经历,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为“一带一路”留下更多值得珍藏的文化记忆。每周一晚19:00,《西影会客厅》在西部电影频道、西影视频播出,敬请期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2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