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邵燕祥先生去世,想到了买《小蜂房随笔》的一段往事。从年9月出版孙犁的《津门小集》开始,百花文艺出版社就创立了一种新的书籍装帧形式,即长16厘米,宽11.5厘米的小开本,这种别具一格的小开本小巧玲珑,携带方便,可以放在口袋里,因此又被称为“口袋书”。大约出到十几种的时候,百花文艺出版社被迫停办,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恢复建制,这种小开本才重新回到读者的视野,孙犁的“耕堂劫后十种”,有6种就是小开本,当代文坛许多大家如巴金、叶圣陶、冰心等的散文随笔也以这种开本出版过,在全国很有影响。这些小开本,我陆陆续续买了不少。有一段时间,我突发奇想,何不把它买齐呢。但是,这种小开本究竟出过多少种,出版社没有为它冠以丛书名,也没有专门编过目录,谁也说不清楚,我只好根据一些小开本折口的书目按图索骥,但依然没有办法穷尽。为此,我向曾在出版社担任领导的谢大光、董令生等同志请教,他们为我提供了一些线索并告诉我,出版社的资深编辑董延梅先生编小开本的时间最长,掌握的信息最全,可以向她请教。从董延梅先生的《君子兰的情意——编书忆旧》和《编辑生涯四十年》中,我得到了不少小开本的线索,搜集到大约90种。我整理了一个目录,给董先生写了一封信。董先生收到我的信后,于年9月11日给我回信,就小开本产生的背景、版式及三种装帧形式、繁荣和衰落的原因都做了详细的回答。董先生信中还说:“今天来反思这一套丛书,我觉得它还是有着它的历史功绩的,也是值得记忆的。起码,它为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这个特色,抹上了浓重的一笔,而且为百花社后来的发展散文事业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有谁想浏览五十年代我国当代散文发展的面貌,这套书可提供绝大部分书目;如果有谁想编中国当代散文选集,这套书可提供绝大部分篇幅;如果有谁要研究、了解当代散文作家的一些情况,这套书可提供绝大部分资料;而且如果有谁想从文学作品中了解几十年来的社会时代风尚与人们心灵上的变化,或是文风、人品,这套书也是可以反映时代特色的一面镜子。”董先生还在我整理的小开本目录上补充了一些书目,并特别提到:“还有一本《小蜂房随笔》,是邵燕祥写的,印得很少,我手里都没有,你找找看。”多亏了董先生,这本《小蜂房随笔》不仅我闻所未闻,就是谢大光和董令生这两位出版社的“老人儿”也说没印象。我立即到孔夫子旧书网去寻找,还好,有两家待售,一看标价,不免吓了一跳:一本是作者签名本,元,另一本元。我搜集这些小开本,都没有花多少钱,20元以上就算是贵的。如此高的标价,我还是第一次遇到。但最终我还是买了那本元的。这本《小蜂房随笔》很快寄来,果真是“物以稀为贵”,从版权页上看,是年9月版,但直到年6月才印出,而且只印了册。这本书,既无序言,也无跋语,篇目也没有归类分辑,看不出编排的意图,由此也折射出小开本走向衰落的命运。买到这本《小蜂房随笔》,我算是把小开本搜集齐了,加上“文革”期间以天津人民出版社名义出版的三种,恰好种!我花费了几天的时间,按照出版时间顺序,为本小开本编了个提要,扫描了全部书影,命名为《百花小开本散文百种经眼录》,收入王振良兄编辑的《天津记忆》第79期,于年5月20日印出。过了几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决定重印部分小开本,并专门出一本书影集。我在《经眼录》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订,交给了出版社。年8月,这本《那时书妆:“百花小开本”散文书衣》正式出版,全书四色彩印,很是精致。该书由汪家明先生作序,陈子善、王稼句、王振良等都写了与小开本的渊源,这些文章作为附录收入书中。有一次,和陈子善先生通话,提到了这套小开本,陈先生说,他也收集了不少种,但不如我全。当听说《小蜂房随笔》最为难找时,他便委托我帮他买一本,因为陈先生当时还不会上网购书。网上只有两家在卖,一本是签名本,售价元,另一本售价元。我打电话问陈先生是要元的还是元的,陈先生不假思索、干脆利落地说:“!”(刘运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