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单反摄影爱好者已经是病入膏肓了,别再

“器材党综合症”,即GAS(GearAcquisitionSyndrome)。

和很多摄影爱好者一样,我也是个“器材党”。

事实上,我们都是“器材党”。

即使我们都知道更好的相机并不能帮我们拍到更好的照片,但我们都想要更好的相机、更好的器材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我们都想“买买买”。

然而,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早已病入膏肓。

这种病就叫“器材党综合症”。

虽然这不是一种真正科学意义上的疾病,但我认为这是我们内心感到不安的表现──尝试通过物质来满足自己。事实上,这样真的能满足自己吗?

至少,我认为,并不能(但还是想“买买买”)。

我与“器材党综合症”的爱恨情愁

刚接触摄影的时候,在我眼中,那些有“全画幅相机”和很多很多镜头的人都是“摄影大师”。那时我手里只有一台Sonyα(还是白色的),16-50和55-两个镜头。在那些有很多很多镜头和全画幅相机的“摄影大师”面前,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玩摄影了。那时我还很喜欢动不动就把55-装在这部小微单上,因为这样会显得我的相机很大,镜头很长,看起来更专业的样子。(然而还是比不上单反。)

后来,有了一点闲钱(从生活费里省出来的),我觉得自己是时候买一个镜头来提高自己的“逼格”了。当时我只有两个套头(上文提到的两个),并没有传说中的“大光圈定焦”镜头,所以我买了E50f/1.8镜头。还记得刚买这个镜头时的那种兴奋,心想:“终于有大光圈定焦镜头了!再也不怕焦外不够虚了!”镜头刚到手的那个月,我拍什么都是光圈全开,然后把那些虚化很厉害的照片发到朋友圈里,立刻就会有很多人来点赞。然而,一个月之后,我开始觉得E50焦距太长了(等效焦距75mm),我又想要一支专门用来扫街的镜头。基于资金不足,只好入手SigmaS30(等效焦距45mm)。这只镜头在后来的几个月里一直是我的主力镜头,但我也常常会抱怨它的光圈不够大,只有f/2.8。直到我看到EricKim的Blog,我才把上述的所有相机镜头卖掉,换上了Leica,心想自己再也不会换相机。

最终我还是妥协了,买了RicohGR。不过主要的原因是冲洗扫描菲林的金钱、时间成本太高──我暑假拍了三十多卷菲林,之后我大半个月的时间都在冲洗扫描,平均一卷菲林我需要花一个多两个小时来冲洗扫描,我宁可用这些时间去学习摄影、去外面扫街。虽然我还是很喜欢拍菲林的感觉,如果我能完全负担得起拍菲林的金钱成本的话(我不想用生命中最宝贵的时间来做这些机械工作),我还是会选择拍菲林,那种感觉真的很爽。

虽然今时今日我对我唯一的相机RicohGR表现非常满意,但我也常常会被当下新推出的相机所吸引,尤其是Leica今年新出那部LeicaMtyp(黑白机)。

“如果我有那部LeicaMtyp就好了,连JacobAueSobol(我很喜欢的一个马格南摄影师)都在用欸!好想买啊(虽然没钱)!如果用上那部相机我一定会变成大师吧!”

放屁。

我明明知道买一部更好的相机并不会帮我拍到更好的照片,为什么还要那么想?

我会不断提醒自己:“相机并不重要。”

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

不要被一时的物欲冲昏了头脑。

Youdon’tneedthoseshits.(我根本不需要那些东西。)

将自己闲置的Leica无偿出租半年

前不久我做了一个决定,将自己闲置的LeicaM6借给一个朋友,为期半年。

我曾经是那种很“小气”的人──把自己的相机当作宝贝,从不外借。不仅如此,小时候我也是很自私的,有好吃的东西都只想一个人吃完,不想分享给别人。

而如今我却做出这样一个决定。

不要觉得我很“无私”。事实上,我依然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因为我将我的相机借出去,是有目的的──我希望以此来减轻自己的物欲,不再以拥有物质财富为荣。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EricKim(EricKim经常将他的相机、免费送给人),我希望自己不再那么“物质主义”,我希望自己不再是物质的奴隶。

我既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又帮到了朋友,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同时,将我的相机借出去之后,我的心理不再有负担──不必在出门扫街前纠结今天是带RicohGR好还是带LeicaM6好,避免了“选择困难症”──因为我已经无法选择,我的相机只有一部,GR是我唯一的相机(也是最合适我的相机)。

我是玩摄影的,不是玩相机的

我认识很多玩摄影的朋友,不,与其说是玩摄影,不如说是玩相机──我很少见他们会真正地谈论摄影,相反,我更多地是看到他们在谈相机,说最近新出什么相机啦,索尼大法好啊,比较什么镜头焦内更锐啊,什么镜头焦外成像更漂亮啊。

Thisisbullshit.(放屁。)

无论如何,我并不喜欢谈论器材。

毕竟,我是玩摄影的,不是玩相机的。

关于那些“摄影”论坛

在刚开始玩摄影的时候,带我入摄影坑的那个朋友给我推荐了一堆“摄影”论坛,在这里就不点名是哪些“摄影”论坛了。正是那些“摄影”论坛,让我觉得自己需要更好的相机、更多的镜头,并以“自己的相机不够好”为由不去好好拍照。

那些“摄影”论坛实质上应该说是“摄影器材”论坛,基本上是在说“器材”。而那些论坛里面的人基本上都是那种天天光说不拍照的人──看他们发出来的照片是什么样子就知道了,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摄影”,他们只知道什么是“相机”。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中国能有一个不讨论器材的真正意义上的摄影论坛。在那里,只讨论摄影技巧、摄影大师、摄影集、摄影史、艺术史、暗房工艺、互相评论作品……唯独不讨论器材。

要想克服“器材党综合症”,先从不上那些“摄影器材”论坛开始吧。

承认自己的弱点

我们都是人类,都是不喜欢认错的动物。

正如大多数人一样,我不喜欢被批评,我也不喜欢被人指出弱点、戳中痛处,我很喜欢狡辩,即使明知道自己错了,也会坚持自己的“立场”,为自己的错误辩护。

然而,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首先就要承认自己的弱点。

在美剧(或者美国电影)中常常有这样的情景:一群毒瘾患者在戒毒所里作自我介绍:“我是某某某,我今年多少岁,我是一个毒瘾患者。”

那我们应该怎么说?

承认自己是物质的奴隶。

承认自己是相机的奴隶──我不是在玩相机,而是相机在玩我。

再思考一下:

你是想成为艺术的创造者,还是想成为相机的奴隶?

反正我是想成为艺术家。

没有完美的相机,只有适合自己的相机

说说现在我在用的唯一一部相机──RicohGR。

GR并不是一部完美的相机,它有很多不足:

它没有光学取景窗,只有一个LCD屏幕。它的快门有时滞,常常令我拍不到快速移动的东西。它不是全画幅,它只是APS-C画幅。它体积很小,一般人都会以为是普通的卡片机。它的自动对焦不快,弱光环境下经常对不上焦。它的高感表现并不好,高ISO噪点明显。

……

这部相机有无数个缺点,但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适合我的相机:

首先,LCD屏幕其实很方便(虽然我很挂念我Leica上宽大明亮的旁轴取景窗),也更容易靠近我想拍的人(因为可以把相机伸出去拍)。快门时滞这种东西,习惯了就知道大概什么时候按下快门能拍到想要的画面。现在的APS-C画幅比菲林时代的35mm全画幅画质还要好,我已经很满意了。体积小,能轻易装进我的口袋,随身携带;而且在街头抓拍也更不容易被发现,给被拍摄者的压力也更小。GR有个很好的对焦模式叫“快拍”模式,可以预对焦,我通常都将预对焦设为“1米”,然后就开始瞎鸡巴拍了。到了晚上或者光线不好的地方我会开闪光灯,高感对于我来说并不重要。我平时大白天也会将ISO调到,我并不喜欢太光滑的画质。

……

同样,即使是Leica,无论是M6还是我垂涎已久的Mtyp,我认为综合来说这两部相机还是不如我的GR,它们在便携性上已经输了,而且后者高昂的价格已经直接让我这个学生党选择放弃。

没有完美的相机,只有适合自己的相机。

花钱买经历,而不是花钱买物质

一部全新的LeicaMtyp价格接近块人民币。如果我有块人民币,与其买相机,我宁可用来做这些事情:

1.旅游:块绝对够我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玩半年以上;或者去欧洲穷游三四个月也肯定不成问题。我觉得这其中的经历肯定比我买一部相机、几个镜头要难忘的多。毕竟,经历是一辈子的,而一部数码相机几年后就过时了(最典型的例子:LeicaM9)。

2.参加Workshop:一般来说即使是马格南摄影师的Week-longWorkshop(为期一个星期的工作坊)也不过美元左右,折合成人民币也不过块。块就能买来一个世界顶尖摄影师的“艺术指导”,相比买一个相机镜头,是不是要划算得多?

3.买摄影集:摄影集在中国来说的确满贵的,很多人的月薪只能买几本摄影集。但如果我有块,而一本摄影集平均块(块能买到很不错的摄影集了),我也能买本。我相信本摄影集带给我的超凡视觉体验也比一部几年后就过时的数码相机要强得多。

数码相机更新换代很快

任何一部数码相机,没错,是任何一部──在推出后两三年时间就会落伍,在五年后就会被淘汰──就像上面说到的LeicaM9(年推出),在当时看来的确是划时代的相机──Leica第一台全画幅数码相机,但到了年LeicaMtyp以后,LeicaM9就被世人所遗弃了。其实在现在的数码时代,所有电子产品都一样,手机、电脑、相机的生命周期都只有几年。如果你患有重度的“器材党综合症”的话,这肯定会让你疯掉──于是便有了“单反穷三代”的说法。所以,要想克服“器材党综合症”,还有一个办法──使用过时的菲林相机。

举个例子,我是一个很喜欢美式肌肉车(六七十年代的美国跑车)的人(我从小学就开始看《速度与激情》了)。美式肌肉车看起来都非常复古,即使到今天看来也是非常炫酷的。而如果你现在买车买最新款的BMWM3,十年后再回来看也一定会觉得过时。菲林相机也是同样的道理──数码相机每年都更新换代,今年的旗舰就是明年的过气产品,而菲林相机(比如Leica的M系菲林相机)能够在几十年后都保持相当的魅力──就像六七十年代的美式肌肉车一样,经久不衰。菲林相机永远都不会过时,因为早已过时了。(笑)

(我并不是说菲林比数码好,只是一个建议而已。)

你一次只能用一部相机

我记得曾经有人跟我说过:“选择困难症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穷。”

当时我也觉得挺有道理,后来才发现这是扯淡。

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个古罗马(还是古希腊)的皇帝,很有钱,在全国各地都有豪宅,但他也很苦恼自己不能同时在这么多地方享乐。

同样的,无论你有多少相机、镜头,你一次并不能同时享用这么多的相机、镜头。你必须作出选择:究竟是带这部徕卡相机呢?还是带那部哈苏相机呢?还是带那部林哈夫大画幅相机呢?

在我看来,选择困难症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选择太多了。

我只有一部相机,我不用选择,我很快乐。

永远都不会满足的人类

无论你有多少、多好的相机、镜头,你都总想要更多的相机镜头,对吧?

人类就是这样贪得无厌的动物。(我不知道其他动物是不是这样。)

我是人,我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

我只是在努力克制罢了。

实际上,这种克制带给了我更多的快乐,也让我能够更加专注于我的摄影本身。

毕竟,我只想度过快乐、简单、无悔的一生。

器材党综合症,滚远点吧,不要再去害人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6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