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行动抗疫心文亲子沟通宅家停课

系列心理辅导文章由湖北省妇联携手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心理学会的相关专家学者联合推出

各位家长朋友们好!“宅家抗疫”这么久,大家和“神兽们”相处的感觉还好吗?

有不少家长表示,这真是一不小心就“鸡飞狗跳”呀!有时候可真是没什么好方法沟通,别说是和“神兽”了,和家里其他人相处也不是容易的事儿呢!

今天,笔者给大家分享一个亲子沟通的小妙招,不仅仅是亲子之间,家人之间也是可以试一试的!

咱们这次要共同了解的内容是——如何召开“家庭会议”促进亲子沟通。

一般说到“家庭会议”这几个字儿,大家很容易产生这样的联想:在我们家庭中因为发生了什么重要事件,要开一个临时的家庭会议。通常在这样的家庭会议中,会有一个主导者、主要发起人。而且,这个家庭会议呢,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发起的。如果进行过程中问题没得到解决或者一下子话不投机了,还会容易出现不欢而散的情况……

有的家庭是家长之间协商安排、有的家庭是某个家长的“一言堂”、有的家庭则是孩子就是上帝、也有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种特别有规矩的家庭开会,可是我们往往感觉这样的家庭会议沟通起来似乎透露着浓浓的压抑……

在今天的内容里,笔者想和大家分享的“家庭会议”有别于以上任何一种。我们借鉴参考了正面管教52种工具卡牌中“家庭会议”这部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正面管教的理论体系是基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而不断发展传播的,重视和相信人的价值、能力。所以对于采用的方法和活动也是基于能够发展个人价值感和归属感的。

具体区别如下:

1、每周一次,而非临时或者每天一次,每次不超过半小时。(我们需要一个稳定固定的感觉,全家都期待的时间,类似于全家人的特殊时光。例如,大家商议决定每周周一,晚上七点,时长15分钟。那么每周都是这样,除非特殊情况经过全家同意才可以推迟或改变)

2、内容表态应该是全家人一致同意作出,不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孩子四周岁左右就可以参与了,尊重每个人,表达信任)

3、家庭成员分别担任主持人、计时员、记录员,每次轮流换着来,不固定。(保证大家的参与,如果没做好也不要指责批评)

4、内容应该包括对下周活动的讨论。(例如照顾孩子、运动外出、私家车如何使用等,随着孩子越来越大预计越来越多的参与,这项尤为重要)

5、会议结束前的最后一项应该是计划下周的家庭娱乐活动。(共同商讨,在这个过程中思想碰撞,如何与人交流的技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家)

6、会议应该以一个全家都能参与的活动来结束。(玩什么游戏、一起吃东西、共同制作点什么等,尽量不要看电视,选择能够多交流的活动)

7、会议选择固定场地,提前准备好。必备道具:会议记录本、发言棒、结束后的果盘。(例如摆上鲜花、共同布置一下,有个专属的仪式感)

这和我们曾经印象中的家庭会议有明显不同,明白区别以后,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正式开始后一般这样进行:一般第一次开始前我们可以先简单确定分工、要讨论的话题,先进行尝试。筛选问题时所有的问题都要遵从这四个关键词:合理、相关、尊重、有帮助。

1、家庭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致谢或感谢、感激

主持人发出致谢的命令后,家人们开始相互致谢,刚开始可以是大家都向左边的人进行致谢,慢慢的可以自主,但是每个人都要被致谢。刚开始是外在表面的致谢内容,慢慢会转向内在的致谢内容。这样做会给到孩子和家人更多的鼓励和信心。比如爸爸说感谢今天妈妈摘菜做饭,妈妈说感谢宝宝帮忙擦桌子搬凳子等等。刚开始就是表面的外在的甚至是不自然的,慢慢地大家的顾虑打消,每个人的感谢就是发自真心的感谢。如果每一周我们家人之间都有这样一次发自真心的感谢,那么我们的家庭会和谐温馨许多。

每一个人,可以先由大人开始,表达对爱人或是孩子的感谢。

感谢一定要具体,不要笼统,最好采取描述性语言,越有画面感越有细节,则越成功(更多在于感谢他人的努力付出)。我们常常会埋怨孩子不懂得感恩,我们常常觉得我们为孩子倾尽所有却换不到孩子的感激甚至理解,我们却不明白,感激的态度不会自然产生,感激的品质更不会,而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定期的练习和分享会帮助全家人培养出感激的心态来,最终形成感激的品质。它的目的就在于互相的感恩致谢,能够制造一种积极的会议氛围,让每一个人都不容易排斥和回避家庭会议很愿意参与其中,被感谢的过程中会让人有很好的归属感,通过寻找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感谢,也会让我们的孩子可以学习成为好人好事的发现者。在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互相之间的感恩听上去有点别扭,但是时间长了,一个积极的家庭氛围就形成了。

建议各位在开始自己的家庭会议的最初几次,我们可以就以感谢和家庭娱乐这两个板块为重点,抛开解决问题的环节。让家庭会议在家中生根发芽,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体会到这个正面管教家庭会议能够带给人的美好氛围。

2、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发出致谢的命令让大家相互致谢后,宣读议程本的会议内容,并按照记录顺序分别讨论

切记没有轻重缓急之分,一定要按照先后顺序开始。因为如果有轻重缓急的分别就可以避免让会议进入一个争执的场景。有很多东西,大人觉得很简单不值一提,在孩子那里,却常常值得全力以赴。有很多感觉,大人觉得理所当然,在孩子那里,却常常如坐针毡。我们不能觉得可笑,不能怕繁琐,而是要认认真真地执行。家庭会议就是如此。

3.讨论的某一条要由当事人详细说明情况

确认在会议中有一名记录者,这个人要确保记录每一个人头脑风暴的想法,当日后我们翻看这些记录的时候,就好像是欣赏家庭影集一样,乐趣无穷,这个记录者需要圈出在家庭讨论的议题中,我们每个人都举手通过的认同的建议,以确保这个建议的执行准确性。在讨论的整个过程中如果没有想出方法,则暂且搁置,解决下一个议题。时刻注意,头脑风暴讨论问题中尊重他人,对他人的解决方案不评判不指责,只说自己的解决方案。如果涉及的是一个人及当事人的问题,当头脑风暴之后,由此人单独决定;涉及两个人由这两个人共同决定,以此类推。不要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不要评价他人的发言,例如:没意思、不可以的、你说的不好等等。我们需要每个人的参与,耐心安静的倾听能保证关系的平衡,这样发言人也才更加愿意说。

4、严格按照会议时间进行

计时员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的发言不要过于的冗长,避免给大家制造这种无趣的家庭会议。通常有些人说着说着不由分说地情不自禁地就成了一言堂,那在这个时候我们的计时员就需要及时地打断告诉他,你需要给别人机会让别人来发表意见。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任务的,所以我们能够保证在家庭会议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现我们能够给予每一个人价值感和归属感。假如总时间规定的是15分钟,一个议题3分钟,则时间一到就进入下一个议题。时间到不管是否解决完,都要停。如同面试一样,规定时间内完成。

小孩子的耐性短,时间长了他会感觉无聊,以后再开家庭会议就难了。所以当下的那个议题没有解决没关系,下一次开家庭会议的时候,还可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家庭中,建议孩子四周岁以后进行家庭会议,因为此时的孩子智力发育到能够合理认知这个内容,并且能够坐的住。孩子越小,会议的时间要越短。

5、会议之后要有一个共同参与的娱乐时间

这样会让孩子有期盼更愿意开这个会议。来一个全家的娱乐时光:一起做一个游戏、进行全家烘焙、一起去公园玩一玩等。全家人一起出游,或是做其他有意义的事,对于一个幸福家庭来说,永远是最重要的。

和孩子一起举行家庭会议,能消除很多管教上的问题,但这只是附带的好处,也是最直接的好处。最重要的好处,也是长远的好处,孩子们有了机会在真实的与人互动的情境中学习沟通、倾听的技巧,来培养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孩子们每周都有了机会来学习和练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会伴随着他们每一天的生活。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正面管教中的“家庭会议”,旨在发展家中每个人相互尊重、相互负责、和平共处的责任意识,为塑造孩子的优良品格提供机会。

同时,家庭会议的召开,根本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不是为了教授新的技能方法,更不是为了家庭成员达成自己内心希望的东西。而是为让整个家庭的整个氛围,让每个成员感受到关爱,感觉到心连心,进而愿意主动地去做一些事情,解决问题只是其中一小块。

即便开完会后问题当时并没有得到解决,但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家人之间的连接、为“关系相处”更顺利有所帮助也是可以的。

附:

大家好!以下是关于“复工湖北人”的调查,只需1—2分钟填好,感谢您的支持参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0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