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术你不一定需要安静的工作环境

有时我们要养成习惯,但另外一些时候,要尝试打破习性与惯性,去找到更多可能性。例如,我们常常说:「让我安静的工作」,但真的需要安静的时候才能工作吗?

像是「找个时间阅读」,或许我们会想,阅读这么静态的事,一定是要找段安静而长时间的空档,好好让自己放松,泡杯咖啡,燃个精油,搭配适合的灯光,然后沈浸与享受到阅读当中。结果,最后永远无法开始阅读,因为找不到那样安静的时刻。

可是你看那些真正喜爱阅读的人,他们更常利用的阅读时间可能是上班通勤的地铁,可能是公司午休的咖啡厅。我自己阅读的时间有两个,一个是搭捷运站着时,单手就能「用手机看电子书」,甚至不需要等待有一台最舒适的阅读器。另一个是在家里打扫时,可以带着蓝牙耳机「听电子书朗读」。

真的要安静时刻,才能好好阅读吗?

如果能尝试突破「安静时我才能工作」的想像,我们的时间利用会更有弹性。甚至在不安静的环境里,反而创造更好的成果。

下面我想从自己的经验与练习出发,聊聊看,有哪些不安静的时刻,可能也是有效的工作情境呢?

1.做一件困难的事,有一件喜欢的事情陪衬:

我和老婆都很喜欢看戏剧、影集,有阵子我们很着迷Netflix,我还记得那时候自己正在写书,但又很想跟老婆一起追剧。当然,一边看电视又一边写文章,可能不太现实,也是老师一定会告诉学生不要做的事。

但如果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一些大纲与想法,或是一边写几句草稿呢?

虽然说分心常常是大家说的「问题」,但也不是任何时候都是不能分心的。

构思企划、累积想法的阶段,或许也可以在分心的时候做。我还常常一边看电视,一边想到更多灵感与点子。而当和老婆一起看完一集剧,想法大纲也构思得差不多,反而因为也做了喜欢的事,困难的事又完成了部分,而更有动力去把接下来的部分完成。

好孩子或许会说,不要学这样的坏方法。但你有没有自己经历过类似的时刻呢?

2.有时要专注思考,有时要跳跃思考:

遇到难题,我们会很直觉的认为,那一定是要在安静时刻,好好苦思解答。但也常常是这样的安静时刻,反而让我们放大难题里的压力,愈安静,自己被无形的焦虑压得更加喘不过气。结果安静想了老半天,也不一定能在专注思考中找到解答。

专注思考当然好,但有时候不专注的思考,反而更有效。

上述的难题时刻,我就喜欢去切换一些不安静的环境,例如跑去跟孩子玩游戏,或是到公司附近走一圈,脑袋里还是在思考着那个难题,可是身体同时在做着其他不安静的事情。但就是这些时刻,反而常常解决难题的想法,就会忽然跳跃而出。

我曾经写过这样的测试心得:「利用午休散步时间解决难题,走路与大脑思考的测试」。那些不一定安静的时候,也有可能是解决办法蹦出来的时刻。

3.紧迫的环境限制也可以是刺激:

当然,我们都希望在有足够时间、空间的地方,好好安静完成工作。但一定是在这些安静时刻,才能更有效率工作吗?有时候,我反而会在一些不安静又紧迫的时刻,激发出性能,更快速的把工作完成。

例如有一次要开会前,我先到会议室,大家还在吵杂的聊天,等等5分钟后就要开始会议,我忽然想到有封邮件要回信,立刻打开手机,想要在开会前把邮件写完。于是我忽然在这个不安静又紧迫的时刻,进入一个高度专注的状态,也真的顺利的解决一件工作。

或许很正式、很重要的邮件,我们会想回办公室安静的好好写、仔细检查。

但那次经验后,我发现的是,这并不妨碍我在紧迫的环境中,先写草稿,等到安静时再好好校对。而紧迫又不安静的时刻,反而可以激起我快速完成草稿的能力。

4.白噪音,与那些不是工作的场所:

最后一点,则可能是大多数人最常利用的不安静时刻。

在咖啡厅里,虽然背景人声嘈杂,但没有太安静的某种虚无压力,这些背景白噪音,反而给了我们「不安静」但「安定」的力量,于是我们可以更专注的把一篇文章或企划写完。有时我们为了专注,还会刻意在办公室播放这种白噪音:「工作室必备的10种让办公室变成咖啡馆主题音乐音效」。

或者像是公园,你有没有试着在公园工作过?我常常这样尝试,发现效果很好。可能是我中午散步时到了一个公园,开始在公园人来人往处写文章。可能是我刚刚开完会议,离开公司,在附近公园坐下来整理笔记。公园常常不是个安静的地方,但人的活动、喧哗,却反而成为最不安静的安定力量。

小结:

当然,不是说我们就要故意去分心,或者总是边玩边工作。

而是反过来思考,或许我们「不一定」需要安静的工作,在某些不安静的时刻,也可以完成某些类型的工作,尤其像是思考与企划,这可以帮我们突破很多时间利用的窠臼,也帮助我们去利用更多空档时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4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