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War1111尾款可以不付,

年11月11日,德国政府代表埃尔茨贝格尔同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东德车站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在这场战争中,不断革新的新式技术装备,给世界军民带来超过万的伤亡与无尽的伤痛(其中中国华人劳工伤亡数字,超过人,另有学者认为华人伤亡高达1-2万)。

当欧洲各国的士兵们在年第一次奔赴战场时,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还携着骑枪,坐在马背上。而到了战争结束时,速射武器、化学武器、空袭、坦克早已司空见惯。剧毒且使人窒息的氯气,12.5公里外就能打击目标的大贝莎以及阵地上吐着火舌的机枪,在这短短4年中,把任何关于战争的浪漫想法都碾为了齑粉。战争双方为了取得优势,都尽其所能发展技术,更新装备。巨大的监听设备让他们听得更远;装甲车辆保护他们不受小型武器攻击;日光反射信号器帮助他们远距离通信,飞行器带来的死亡之雨,新科技创造了更致命的炸药。

这些新的技术一方面让士兵变得更加强大,但同时也更脆弱。在11月11日这一天,我们从一些战争影像资料中收集了一部分“一战”照片,组成一个应景的“一战”影集。在世界各国都在11月11日当天纪念国殇与老兵的时候,希望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影集,体会到这场战争对世界以及每个个体的深远影响。

01

美军正在使用新开发的听音设备,这套设备安装在轮架上,上边的大喇叭用来放大从远处传来的声音,那位戴着听筒的士兵是监听操作员,他可以指挥其他人转动轮架,以此将喇叭口对准远处有敌机飞来的方向。像这样的主动监听设备在“一战”期间发展很快,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被雷达取代。

02

奥匈帝国的装甲列车,大约摄于年。装甲列车首次出现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它们可以穿过有敌军活动的区域,安全地把部队和武器送到需要的地方。

03

装甲列车内部,年春季摄于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洛夫斯克州的查普林诺,照片可见至少9挺重机枪和大量弹药箱。

04

年9月,西线后方的德军通讯班,他们正在使用双人脚踏发电机为一套小型无线电设备供电。

05

在法国巴波姆推进的英联邦部队,大约摄于年。靠左的位置是两辆坦克,坦克后面跟随大量步兵。近景的这些士兵正坐在路边休息,其中一个似乎正在喝水。在这些休息的士兵中间立着一个简陋的十字架,上面的帽子可能属于一名阵亡的澳大利亚或新西兰士兵。在更远的地方,可以看到一些士兵正在推动野战炮、搬运迫击炮。

06

骑着哈雷-戴维森摩托车的美军士兵,在“一战”打到后期的时候,美国曾将2万余辆军用印第安和哈雷摩托车运往欧洲大陆。

07

年8月22日的法国小阿谢附近,一队正赶赴战场的英国MarkA赛犬中型坦克路过一具倒毙在路旁的军人尸体。与英军之前投入作战的坦克型号相比,赛犬中型坦克要更快,更轻。

08

年,一名德军士兵正在擦拭一枚体积巨大的炮弹。这枚炮弹属于背景里的38cmSKL/45铁道炮,它的绰号是“高个子马克斯”,一开始是作为舰炮设计的,后来又被改为铁道炮。“一战”期间,交战双方曾经使用过许多型号的铁道炮,“高个子马克斯”可以将公斤的高爆弹发射到34.2公里之外。

09

西线战场,德国陆军第56“福格尔·冯·法尔肯施泰因”步兵团的两名士兵正在一处交通壕里严阵以待,他们都穿戴着防毒面具和加装了前额护甲的钢盔。前额护甲是一种安装在钢盔前额位置的厚重钢板,用来给狙击手和战壕突击队提供额外的防护——在战场上,把脑袋探出战壕之外观察是很容易葬送掉性命的危险行为。

10

被伪装成树木的英军观测点,交战双方都会对观测点加以伪装。

11

年,在阿塞拜疆阿扎市附近的胡季使用日光信号器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日光信号器是一种不用通电的光通讯设施,装有透镜,可以反射阳光。操作人员可以控制光的闪烁长短,以此按照摩尔斯电码进行通讯。

12

年拍摄的一种试验型救护车辆,该车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用于将伤员运离战壕。不过,这辆车的轮子太窄,底盘也太低,很难在泥泞崎岖的前线通行。

13

战壕里的美军士兵正在佩戴防毒面具。背景处一枚信号火箭已经升上半空。一旦发现敌人正在施放毒气,前线部队会用敲锣和发射信号火箭的方式进行毒气警报。

14

外形夸张的掘壕机,摄于年1月8日。“一战”期间,人们挖掘了长达几千公里的战壕,其中大部分都是人力挖掘的,但也有一小部分是动用机械挖掘的。

15

最左边的德军士兵手持野战电话听筒,另外两个正抬着一卷电话线,一边走一边布线。

16

铁路平车上面的德军A7V坦克,摄于西线。“一战”期间,只有为数不多的A7V坦克建造完成,这也是德国仅有的一个坦克型号。除此之外,德国还缴获了不少英军坦克,并将它们投入使用。

17

假马,狙击手可以利用这种伪装手段在两军之间的无人区伪装成一匹死马,以此藏身。

18

在底特律的林肯汽车公司工作的女焊工,大约摄于年。

19

坦克在村庄外围遭到火焰喷射器的攻击,大约摄于年。

20

坦克被横七竖八地丢弃在战场上,大约在年摄于比利时伊普尔克拉珀姆。

21

年,一名手持相机的德军士兵站在一辆被击毁的英军MarkIV雌性:坦克前面,车里车外还有被烧焦的乘员尸体。

22

佩戴防毒面具的德军士兵,年摄于美索不达米亚。

23

年6月26日,美军第团的士兵在位于法国阿尔萨斯的一处二线阵地的胸墙上架起一门法制37mm炮,这种武器也被俗称为“一磅炮“。

24

年9月26日,美军士兵搭载法国制造的雷诺FT-17坦克路过阿戈讷森林,向前线进发。

25

“一战“时期的德国战斗机驾驶舱都是敞开的,飞行时温度低于冰点。为了取暖,德国飞行员在执行任务时需要穿戴有电加热功能的面罩、飞行马甲和毛皮靴子。

26

涂有迷彩的英军MarkI,旁边是牵着骡马的步兵。

27

年的一个土耳其炮兵班,他们的火炮是德制mmM98/09轻型野战炮。

28

年9月,在法国索姆进行防毒气演练的爱尔兰近卫团。

29

装备了汽油机和电传动装置的霍特坦克出现于年,是美国开发的第一款坦克。霍特坦克太重,设计不佳,没有走到量产阶段。

30

在法国马尼耶尔的斯海尔德河,一座钢桥被炸塌了,连同一辆英国坦克一起落入河中。后来又在钢桥垮塌的地方建起了木质便桥,一部分桥基就压在坦克上面。

31

年9月4日,摄于法国巴黎爱丽舍宫酒店的15号房间,这里摆满了电报设备,被作为电报室使用,负责人是惠特少校。

32

年春季的乌克兰,德军军官在一辆装甲车前合影。

33

不知名的澳大利亚官兵正在法国阿拉斯西北的机场为一架R.E.8侦察轰炸机挂载燃烧弹。他们来自澳大利亚第69航空中队,这一单位后来又改名为第3澳大利亚航空队。该中队飞越英吉利海峡,在年9月9日飞抵阿拉斯附近的萨维,从10月22日起从萨维起飞执行任务。

34

年的法国战场,七八个搭乘摩托的机枪组正准备列队出发。每个机枪组由两人组成,包括驾驶摩托车的骑手和坐在挎斗里的机枪手,挎斗位置有装甲保护。

35

年8月10日,车名为“弹跳杰妮”的坦克和一些新西兰士兵正呆在法国戈莫库尔森林附近的一处战壕里。

36

一支德军车队正经过一辆被击毁的加拿大装甲车,加军士兵的遗体还留在车上,空弹带和弹药箱一类的杂物散落一地。

37

年,正在新泽西州迪克斯军营接受训练的美军士兵,他们戴好了防毒面具,准备进入一条施放了催泪瓦斯的战壕。

38

正在给毒气弹发射器装弹的德军士兵。德军抓住了国际法中有关于禁止使用毒气作战条款的漏洞,某些德军高层发现只有毒气弹在被禁止之列,但在敌军上风向直接释放毒气的行为却不受限制。

39

年9月,在弗兰德斯作战的德军部队遭到毒气袭击。

40

战壕里面的法军哨兵,在战壕上方架设着带刺铁丝网。“一战”时候,带刺铁丝网的历史还算不上悠久,往前只在年的美西战争期间有过少量应用。“一战”时期的交战各方都布置了大量交错纵横的带刺铁丝网,以此减缓敌军推进的速度。为了突破铁丝网,人们开发了坦克和反铁丝网的专用炮弹,后者一接触到铁丝网就会立即爆炸。

41

年的法国战场,美国和法国战地摄影师。

42

这张照片原配的注释是这样写的:“年11月,威尼斯的意大利军队吃了败仗,慌不择路地向塔利亚门托溃退。在乌迪内附近的村庄里缴获了一门重炮”。这是一门意大利造/17重炮,一共只建造了不到50门。

43

年西线战场,正在使用火焰喷射器的德军士兵。

44

大约摄于年,法军的X光诊断车正在给一名病人拍片子。

45

这辆英军MarkIV曾经被德军缴获使用,被德军漆上了醒目的铁十字,如今又被丢弃在一片小树林里。

抽奖福利

我们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索·恩,为大家准备了新书福利——《大战:-年的世界》上、下两册。

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旧的世界,将20世纪塑造成另一番模样:在这场战争的影响下,几大帝国土崩瓦解,革命爆发,意识形态的时代宣告开始。

本书作者赫尔弗里德·明克勒,是柏林洪堡大学政治学教授,也是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成员。他全面地描述了这场战争——包括战争的前因后果,以及战争中政治的因素和人性的因素。他重现了运动战与阵地战中将军和士兵们的形象,讲述了后方民众的生活、痛苦与希望。

请各位朋友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脑海中的一战印象

截至11月14日0点,点赞量最高的小伙伴将会获得这套新书!

编辑说明

文字/犬老师

视觉/姜博约

排版及校对/头文字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1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