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光阴流转他用镜头为太原留存记忆

照片记录时代变迁,反映城市发展变化。今年60岁的崔和平,用35年时间,几十万次的快门,留住了改革开放40年间老太原人珍藏的记忆。今天我们就跟随他开启这一段难忘的岁月之旅。

一走进崔和平的书房,映入眼帘的就是摆满了相册的书柜,连地下都被年代不同的影集堆得有点难以下脚了。老崔说,虽然现在很多相片都被扫描进了电脑里,但这些相册也值得珍藏。老崔操作电脑虽略显慢一点,但可以轻车熟路地找到各种图片资料。这些被他视为挚爱的照片被分门别类的整理,每张照片都标注了年代、地点。年过六旬的他清楚地记得许多照片的拍摄小故事,每翻过一张都能津津乐道地讲上两句。

崔和平:

这张照片是年我和我的妈妈在我们家门口拍的一张照片,旁边的这个小平房就是我家,当时就住的两间房子,那会儿还是炕没有床,后来才把炕拆了以后弄成床板,那会儿还没有蜂窝煤,最开始就是打煤糕,然后煤泥。

在电脑桌的旁边,一个书柜上,几大本厚厚的相册尤其抢眼,老崔拿出其中的一本翻阅。跑着黄面的的迎泽大街,还是一片农田的汾河公园,还未建成长风商务区的河西片区,相册中一张张照片把我们拉回到倒流的时空之中,一幅90年代太原画卷渐渐清晰。几十年如一瞬,太原天翻地覆的改变着实让人们惊叹不已。

崔和平:

这张照片是年拍的,这是从汾河的西岸往东拍的,当时就这么几座楼,这是省委的楼,这是国际大厦,还有文联大厦,远远的还可以看到天龙大厦、山西电视台,当时桥也是旧桥,汾河底下就是自然生长的一些植物。这个是从汾河的东岸往西岸拍的,你看西边呢就这么一栋楼,后面就荒草一片,而且你看汾河底下都是庄稼地,汾河的流量很少,到了夏季水才慢慢的多起来。

老崔说,他是地地道道的太原人,从小就生活在迎泽大街附近,最爱去汾河边钓鱼,抓蟋蟀,而后来他有幸开始接触摄影,最爱拍的就是迎泽大街了。他的镜头,记录了迎泽大桥的拆建、迎泽大街的变化还有城市绿道的“生长”。

崔和平:

年我们把这两座桥全部炸掉,炸掉以后就新建了一座新的迎泽桥,到了年以后,我们迎泽桥就漂亮了,汾河就开始建汾河公园了,两边绿化,然后先通的滨河东路,后来又慢慢通滨河西路,然后我们太原市一天比一天漂亮了。

崔和平从小就喜欢拍照片,年轻时候的部队生活,让他学会了不少的拍摄技巧,等回到太原,对于摄影的热爱依然不仅没减,还用积攒下的钱,专门购买了一部相机。就这样,老崔一拍就是35年。

崔和平:

年的春天,就是太原市槐花开的时候,有一次在并州路走的时候,发现树上有小孩摘槐花,摘槐花一个是危险,再一个就是不文明,于是我就拍了这张照片。拍下来以后我就到太原报投了稿,结果太原报就真的给登出来了,从此以后我对新闻摄影,对摄影就有了很大的兴趣。

崔和平用35年的时间记录了太原城市变化的点点滴滴,这些照片真实记录了这里的发展与变迁,涵盖了太原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经济、社会、城市、人文发展。

崔和平: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也在变化、城市也在变化、住房也在变化、服饰也在变化,各种工农业生产都在变化。改革开放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个大事情,在这四十年的变化过程中,我正好记录下了这些,同时也是一个见证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7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