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多少 http://m.39.net/pf/a_4411716.html
朋友圈里的一张张照片,如同自己的“私人摄影展”。
但朋友圈又像是过眼烟云,总有大量的信息瞬间覆盖在上面,于是有人就决定集结成册。
这个人就是摄影家陈仲元,这本摄影集叫做《静静的风》,里面的作品都来自日常生活,看似普通,却融入了作者的所思所想。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阅历和思考,那作者取景器框住的风景再呈现给读者,就会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来。
花本无季
摄影家星野道夫说过:“偶尔驻足,轻轻感受,我想在自己的五感记忆中保留住那样的风景。这里并没有惊心动魄的事件,仅仅淡淡流逝的时间,便让我想要珍惜......人的每一天匆匆而过,我希望能有一段时光留驻心中,时时都可触碰。”
花开有季,花落无声。我们觉得花美,可花自己并不如此觉得,我们何不学花,静静绽放,轻轻感受。
都市幻影
“我喜欢从真实中,借由摄影来创作幻想。”摄影家马丁·帕尔这样说。
玻璃真是有着神奇的艺术天分,既可以非常逼真地展现背后事物的完整形象,又可以像镜子一样把面前的风景映入其中,一前一后便在玻璃上叠合成美妙的光影。
静观优雅
优雅说的是人的举止、装束,与教养有关。但身处无人的场景看优雅,看到的其实还是与人相关。
优雅,本多用于女性,优美而高雅。若画成一幅画,那便是由一束束线条和一抹抹色彩构成的。同样,若某个没有人的场景也是由相似的线条和色彩组成,那亦叫做优雅。
夏的图案
摄影是万物对心灵的描绘,是借用万物的图像倾述,是一种异样的“语言”。
绿是夏天的主色彩,从浅绿到深绿,夏天可以展示的那么有层次感,那么的生机勃勃。为了追逐夏天的光和热,植物们那绿色的宽手掌和五彩缤纷的脑袋早已伸得长长的了。
女儿的房间
摄影家伊娃·鲁宾斯坦在说到何时方可按动快门:“不是我拍下了照片,而是那个场景扼住了我的喉咙。”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房间可以看得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可以看得出一个人的品味。干净的墙壁,整齐的物品,简洁的布置,那房间的主人大可认定是善待自己,热爱生活的。我们不一定能扫天下,却非常应该扫干净自己的屋。
当阳光抚摸着小草
摄影家拉尔夫·吉布森说:“能够看见在几分之一秒内产生的具体事物,是一种难得的奢侈。一张照片能够唤起如来自音乐或舞蹈一样多的感觉......眼睛有这神奇的力量,而且想象力总是飙涨得比预期来得更高更远。”
小草是微小的,太阳是伟大的。在阳光的抚摸下,“卑微”的小草也会发出自己的光......我们每天都会感受阳光或想念阳关,但可有低头欣赏过路边的小草?
眼底风光留不住其时秋草亦为花
亚伦·西斯金德这样说:“摄影是一种感受、感动和爱恋的手段......当摄影的语言词汇被扩充,它所强调的意义就会转移,从世界看起来像什么,转变成我们对世界的感受,以及这世界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上。”
四季轮回,秋天也会不可阻挡地来了,草木很快就黄了,枯了......但其实它们是在保存能量,储蓄养分,做好过冬的准备,待春天来临便可露出健壮的形体。你看,它们在秋天的姿势是那么的低调谦和。
虚实之间
几年前我曾得见摄影大师玛丽·艾伦·马克,后来在一本书里读到她的名言:“你在一张照片中寻找的是一种隐喻,它意味着藏有更多的意涵,让你思考你已经看到或想到的东西......”。
当手机摄影越来越普及之后,这种拍摄手法越来越常见。这种取景角度给人一种对比的感觉,一大一小,一远一近,一清晰一模糊。我喜欢用这种手法拍摄的街巷、天边等远景,因为这样更有立体感和深邃感。
只听见了自己的脚步
记得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说:“当文字变得含混不清,我就会聚焦在照片上;当摄影变得不能胜任的时候,我会满足于眼前的寂静......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看过的图片、读过的书、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
静得只听见自己的脚步声,静得只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多想把自己变得完全静默,好融入这岁月静好中。
秋的叽语
我手持着相机,端详着枯萎的秋叶,“照片就是摄影者的自画像”,这又是一位名人的言语,我寻着如此的感受,不停地按动快门,如此拍下了我“心中的风景”。
在大雾的天气里最适合拍摄野外山林间的小精灵了,只有它们才拥有深秋里残存的彩色,在白色的朦胧的背景板上更好地展示着自己。
暗夜的海
“与其拍一件东西,不如拍摄一个意念;与其拍摄一个意念,不如拍摄一个梦幻......”记得这是现代艺术家曼·雷的语录。
家乡就在海边,我见过每个时段的大海,白天看海太清晰,夜晚看海一片黑暗,傍晚看海才是最适合。柔和的夕阳,和煦的海风,微漾的海浪,可以感受到大海最温柔的一面。待光线慢慢变暗,大海也在世界变得模糊的同时挂起了朦胧的面纱。因过渡得太快,便有种如梦如幻的错觉。
下雨了
摄影究竟是一种“语言”,将“话语”转至可见的照片,以此传递拍摄者的情感,虽然这照片的观众会有不同的生活体验,但终究......终究这照片上的湿润、雨滴,都有可能会成为呢哝的诗篇。
在南方的话,六月已是炎热酷暑了,雨水是世间最大的幸福。下一场雨冲洗掉空气里的滚滚红尘,此时走在雨后的空气中连毛孔都会呼吸到丝丝的凉气。六月的雨来得快去得快,但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它总能给人间以惊喜。
寒露入暮愁衣单
我企望自己此时拍摄的不一定是那种美丽的画面,不一定是那些戏剧性的瞬间,但一定是自己的思索、自己的心情......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逆知後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冬月
“拍摄过程中,所有的杂念都被赶走,一边追随静谧而有力、柔软和强劲交错着的舞者,我自身也渐渐得到了升华,那感觉既不是幻想也不是现实,充满着不可思议的温馨,是一种似梦似真的浮游感。照片终究是个人的视线......我的照片不过是随性的臆断和任性的自我陶醉而已”——石内都
冬月里讲究的是“冬藏”,窗户得关住,棉布门帘得放下来,大红棉被也得拿出来。冬有肃杀萧条之意,但从窗花透出来的火光中,从门帘那精致的挂饰中,从悠悠岁月在衣箱留下的痕迹中,体会到的是一种温馨的感觉。
雨中小站
摄影家杉本博司在他的书中写道:“我一半的人生,都花费在把自己那如梦般的妄想和假设,再现到自己的视网膜上,成为实际可见的形体与创作。为此,我认为摄影师最为合适的工具......”。
人们喜欢拍摄铁路,大概是觉得人生就像这长长的轨道,一个个站台是其节点。那里虽然充满了悲欢离合,但延伸至远方的大都是祝福。有首诗这么写着:“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不同的观看
摄影大师埃利奥特·厄维特曾说过:“对我来说,摄影是一种观察的艺术。它是在平凡的地方发现有趣的事物......我发现,它和你观看到的东西没有什么关系,而和你观看它们的方式有关。”
一样的神态,有人是完完全全描摹下来即可,然而在东方传统的艺术家手里却是简约到用一些线条就可以表现出来。看着这些佛像,细看不像现实的人,远看却像极了一个活生生的人。